推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背景
201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校的围墙,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进慕课建设,慕课资源竞争日益激烈。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就密切关注国际慕课建设发展态势,从起步阶段,就确定了我国的慕课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2015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有力推动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实践,有四个标志性的成果:
一是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网已居国际国内领先行列。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
二是慕课建设与应用实现了大范围的优质资源共享。西部高校获得高水平大学教学支持,并共享2400门优质课程。已有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以跨区域、跨校、跨学科、学科专业等各种形式组建的慕课联盟覆盖面逐步扩大,推动因地因校制宜跨校、跨区域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等共享与应用模式不断涌现。
三是慕课已获得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规划,并在学分认定、转换以及相关配套机制建立等方面开始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四是我国慕课建设已经走入世界前列。我国慕课数量已列世界第一位。有200余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清华汉语”等中国慕课进入2016年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前列。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为世界慕课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中国模式。
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取得骄人成绩的基础上,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在国际上是第一次,也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深入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