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当大国国民,还是小国国民?”教育部在沪现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

“你想当大国国民,还是小国国民?”教育部在沪现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

“你想当大国国民,还是小国国民?”22日,教育部在沪召开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老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让讲台下学生不约而同思索。几乎全部人都举手想当“大国国民”,老师却偏偏问了一位没举手的女同学

“你想当小国国民的理由是什么?”

“我一直是大国国民,没体验过小国国民……”

“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下面,我们来看看,相比小国,大国有好处,也有难处……”

讲台上,顾骏、顾晓英两位老师联袂授课,侃侃而谈,一个个开放性问题,让越来越多学生争相回答。

当前,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为高校领域工作的重要课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明大道、善教化?会议认为,上海“课程思政”改革敢为人先、谋划超前,路径清晰、层次分明,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取得了重要进展。推进过程中,激发学生“共鸣感”,增强教师“话语权”,推进思政“正评价”是上海做法的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