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做结论的批发市场
2025年11月13日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做结论的批发市场
每节“大国方略”课,大一学生刘建国都会坐在第一排。他12月刚刚复员返校,留着一头半寸的短发,透出不一样的精神头。大学校园和部队当然存在很多不同,可刘建国还是发现了共同点:军营里需要的是战士冲锋在前,而在“大国方略”的课堂上,顾晓英鼓励他们“有什么想法你就冲”。
不同于大学里常见的形势与政策课,“大国方略”不只是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而是带有很强的分析性。10个专题主讲人以严密的逻辑架构、从不同的侧面贯穿起整个课程。在教学形式上,每堂课,教师们都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顾骏认为,新一代大学生处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努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接受全面的信息,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被网络上碎片化、情绪化的言论所左右。“我不否定网络的影响,但课堂上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们更为清晰的脉络。如果我们连这点自信都没有,就对不起教师这个头衔。”顾骏说。
在顾骏看来,大学课堂不该是结论的批发市场,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养成科学思维、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在“龙是dragon吗?”这一讲的开头,顾骏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北京奥运会没有选择龙作为吉祥物?”一位学生认为是由于龙在中国文化中太过于尊贵不宜入选,另一位则指出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不是很好。顾骏并没有立刻点破,而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奥运会作为一场国际体育盛会应该从哪种视角思考问题,最终每个人心里都有了答案。
忻平说,下一步还要不断打磨,让主讲教师的配合更加娴熟,同时还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希望这一试验能为大学思政课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姜泓冰 马剑)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