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课程内容建设,发挥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发挥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优势。设立教学研究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积极开发教辅材料,基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思路,着力解决高校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帮助教师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深讲透。
二是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制度化推进集体备课会,校领导全程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进入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三是推出“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学校邀请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正确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