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令我对大国对世界有一个宏观认识,并将这种大局观延伸至我的人生。”上海大学校内论坛“乐乎”的“大国方略”通识课栏目中,机械与自动化学院2014级学生丰佳真挚留言,这样的反馈并非个例。每每开课,阶梯教室的台阶上也坐满人。
当今中国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回应年轻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追问和期待?自2014年开启的通识课程“大国方略”,因何触动青年学子?近年来,上海大学在思政课教育以外,创新话语体系,一系列不是思政课的“思政课”,以“大国方略”为起点,逐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