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课变“爆款”:不只为求知,更点燃火种
2025年11月13日
普通课变“爆款”:不只为求知,更点燃火种
今秋,上海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点燃了师生的教学热情,成了网络热议的“爆款”。
这堂名为“挑战课本——化学教学中的前沿”课程的授课老师是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我们的世界,大和小,多和少,快和慢,这一切的极限,究竟在哪?”陆靖一上来就提了三个“终极”问题。
“目前的研究中,宇宙的边界距离地球10的26次方米,这是大;目前探知的最小的粒子夸克,直径为10的-18次方米……”
除了大开脑洞,同学们还要思考看似“古怪”的问题:为什么空气中每个分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1000米/秒,人不会被吹走?为什么给分子运动拍电影难到第一个成功的人可能获诺贝尔化学奖……
“如果只讲一些知识点或抽象概念,我们很难产生真兴趣。但这节课让我发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这么有用!”高二学生陆骏旸当场点燃了专业兴趣。更多的同学则在这堂“化学”课里,学到了天体物理乃至人生哲理。
“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需付出更大精力,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曾在大学任化学专业教授的陆靖说。
教育不仅要装满一桶水,更要点燃一把火。上海近年来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创新始终,一大批思政课纷纷“触网”: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顾晓英主持的“时代音画”公开课,吸引了全国9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00余位专家学者;复旦大学推出“中国系列”课程,组织顶级专家教授为学子们量身打造,重构课程,并拓展延伸至中小学各学段……借助互联网,校园的“墙”被打破,优质课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燎原”。
(后略)(执笔记者姜微、兰天鸣,参与记者仇逸、杨思琪、赵琬微、胡浩、潘旭)
“新华网”201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