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新之路

关键词:创新之路

2015年12月28日,中国,广东,珠海,国家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装备和器材采购大会展示会现场。公安部和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公安厅领导及采购部门官员,齐集于停泊在珠海和澳门“界河”中一艘游览观光船上,观看上海大学制造的无人艇水上表演。只见“精海1号”劈波斩浪,高速前行,按照事先规定,展现了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领导们正看得入神,突然几艘边防武警稽查船快速驶入现场,对“精海1号”进行围堵。现场观众顿时大惊,不明就里。经联系后方得知,原来大会主办方没有事先通知主管部门当天有无人艇演示,值班边防武警瞭望中发现有“不明船只”出现在珠澳之间的河道中,为防出现违法行为,紧急出警,进行拦截。

拦截不明船只属于常规作业,武警驾轻就熟,本来不该有任何问题,偏偏这次搞成了“猫捉老鼠”。巡逻艇急速开来,无人艇见机而动、随机应变,在巡逻艇面前灵巧穿过,有惊无险。拦截不成,显然让驾驶员十分气愤,于是多艇分头扑来,围追堵截,却又被无人艇一次次躲过,河道里一时煞是热闹。

看着巡逻艇实在没办法,上海大学工程师给出指令,无人艇才停了下来。边防巡逻艇靠上去,本想警告一番,可近前一看,一个人都没有,这才意识到是艘无人艇。

这段现场感极强、画面感十足的文字出自《创新路上大工匠》一书,该书记录了上海大学十位卓有成效的教授在其人生历程中最有意义的片段,展示了他们为中国崛起、民族复兴,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取得的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反映了当代科研人员强烈的创新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这无疑是一本主题出版物,但却是一本异常好看的主题出版物。紧扣现实的话题、最新最精的成果、深入浅出的理论、生动活泼的文字,让普通读者也可以毫无隔膜地读得津津有味。“无人艇何以胜过人?”“中国处于大数据产业链哪一环?”“中国如何赢得‘瓷国’美名?”“如何让跳不动的心脏复苏?”“搭建跨越私密和开放的桥梁”……这些涉及到计算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医学、信息通讯、化学等各个领域、专业性极强的学术成果在书中被娓娓道来,剥离了艰深的外壳,露出引人入胜的内里。而取得这样的效果,离不开编书时的创新思路。

该书主编、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主题出版物也需要关注读者的审美愉悦,让一本不可避免地带有专业性的书具有可读性,读者能跟着科学家、工程师,去生活中可能熟悉但专业上绝对生疏的领域遨游一番,在愉悦中接受主旋律,才是主题出版物达成目的的最佳路径。为此,顾骏选择了这样一种写作方式:不麻烦科学家、工程师自己动笔,改为接受采访,在对话中,把自己的经历和创新的过程叙述出来,录音下来。每个人大约两个小时,整理成文之后,大约两万字,然后由他裁剪、斟酌、修饰、“勾兑”之后,统一整理成文,大约一万字。再发还各位专家看过,或增删,或补正,或挑明,或遮蔽。没问题了,再作最后润色。这才有了这本好看的专业书。

顾骏说,如此认识和设计访谈,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方法论:无论认识世界,还是认识自己,都不是个人独自可以完成的作业,幽闭在黑屋子里苦思冥想,“格物致知”,最后未必真能认清世界和自己。中国古人强调“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因为苦行僧般的赶路,就能获得智识,而是因为在实践中难免遭遇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遭遇不确定的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老师未必就是有能耐开口教我们的老师,而是我们可以借用来改变自己的外力。人需要外力,犹如保险箱需要钥匙。“知行合一”的真正意思是,在“行”的过程中,因为找到外来的钥匙,打开了自己的保险箱,才获得“知”的结果。而访谈科学家、工程师的过程就是主动给他们提供钥匙,看看能不能用来进一步打开他们的保险箱,让教授们在访谈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和自己的创新历程有所感悟。这不仅是对他们参与写作此书最得体的致谢,对读者阅读此书最合适的感激,也是对创新本身最崇高的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