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

上海高校:“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

在“大国方略”课程负责人忻平教授看来,话语权决定了主动权,失语就意味着失效。当代的思政课必须是反映时代与理论的课程,也必须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现在,沪上高校的思政课除了引入丰富师资,还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

上海高校的思政课,正在成为实实在在的热门课程。随着“大国方略”课程在上海大学成功开设,“中国系列”迅速辐射沪上一批高校。

这个学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设“中国智造”系列课程,邀请了振华港机的总经理、宝钢的工程师等为大学生讲述民族制造业的发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出“文化中国”系列课程,邀请了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校友,来为大学生讲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坚定中国道路自信……通过探索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海各高校的“思政课程”开始转向“课程思政”模式,“治国理政”“创新中国”“读懂中国”“中国道路”……这些新开出的系列课程,调动起高校所有院系的教授和课程共同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方位育人。

随高校思政课改革而成立的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作组,昨天在上海大学举行“延展与渗透:‘大国方略’系列课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学术研讨会”,力图推动上海高校的思政课,进一步发展为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