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应是启明心智的教育
2025年11月13日
思政教育应是启明心智的教育
“思政教育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启明学生的心智,大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达成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与社会、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乃至引领世界的发展,这就需要有正确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知识、立场和方法,而思政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复旦大学从去年开始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改革,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高国希看来,不论是“大国方略”还是“治国理政”“创新中国”,一位思政课教师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那么清楚,应该让教授们共同承担起育人的功能。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系列课程,引入了各个学科的教授们为学生讲授。对学生来说,思政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还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乃至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高国希说:“这是让学生从体悟到认同到践行的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读懂中国”系列,师资是校长张杰院士、中国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中国航母设计师等。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研发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经历,闻雪友院士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默默奉献的经历,都是思政课的一部分。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朱健说,科学家科研报国,与祖国共命运的经历,给了学生无穷的鼓励,对学生的教育和感染可谓尽在不言中,使得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