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谁的梦?”

“中国梦,谁的梦?”

11月25日18时,上海大学宝山校区J教学楼102教室,迎来了通选课“大国方略”的第二课,担任本次主讲教师的是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忻平教授和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老师

“大国方略”第二课的主题是“中国梦,谁的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中国梦也是属于青年人的青春梦”……同学们回答温暖了全场。

顾晓英希望同学们能对“大国方略”有一个历史视角的思考。她先从20世纪30年代初《东方杂志》的中国梦切入,让同学们领略各领风骚的名家梦,再品味丰子恺笔下的教师梦、黄包车夫的梦、医生的梦……

随后,她点出“中国梦”离不开历经百年坎坷的中国留学生的强国梦。“中国梦”是“强国梦”,而这强国梦一直贯穿着中国留学史。

在热烈的掌声中,忻平走上讲台。他的讲授从“我们为什么要留学”这个话题互动开始。

他为年轻学子们追溯中国留学的渊源,回顾了中国自1847年开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并从派遣时间、人数规模、留学生归国后的贡献等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了中国留学生赴美国、欧洲、苏联和日本留学的情况。

两个半小时的课程结束,有学生在课后随堂反馈中写道:“这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像是翻阅了一本‘中国梦’的大书一样,让我对中国留学运动脉络以及留学生心中的强国梦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真的很有收获。”

11月18日晚,“大国方略”课程第一讲的主题则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吗?”。

在同学们激烈讨论之后,任课老师从大国标准、大国责任说到大国风险,逐步分析中国当前在全球维度中的坐标。邓小平对中国位置的判断、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情况、各国元首在澳大利亚抱考拉,都成了信手拈来的教学内容。

两个半小时的课上,任课老师结合两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国出访历程,阐释了今天中国的重要地位,印证大国是“要为人类社会提供解决问题、走向未来的经验和方案”。最后,顾晓英老师引用习近平的“大时代要有大格局,大格局要有大智慧”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