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扶民办、校内到校际“思改”催生满园芬芳
2025年11月13日
公办扶民办、校内到校际“思改”催生满园芬芳
不求艳丽数朵,而要满园芬芳。公办和民办高校“结对子”,师资共享、课程共建,是上海思政课改革的新探索。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占才2013年获得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他的到来,为民办的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撬动改革的杠杆。
名家带来了名课,李占才在济光的首堂十九大精神宣讲课旁征博引,从故事讲到情怀,从理论讲到信念,吸引了300多名师生。
名师带来了改革的思路:学校成立了李占才工作室,囊括所有思政课教师和不同院系专业课教师以及辅导员。李占才通过现场听课,一对一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工作室的业务氛围辐射全校7成以上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谢国日说,除了学生,青年教师也时常到工作室探讨思政教学,“在食堂里吃饭时都有青年教师和辅导员跟我讨论。”
优质资源正形成渗透效应。备课、讲课从学院延伸到学校,从学校延伸到校际。
十九大闭幕当天下午,上海15位高校领导、200多位思政课骨干就十九大精神进思政课进行集体备课;10月末,上海所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围绕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所有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开展专题培训;12月4日起,全市40多位高校优秀辅导员走进61所高校进行全覆盖巡讲……
互联网成为学子跨校交流的主要阵地。在上海教育系统首推并已推广全国校园的易班网络互动平台上,“‘易’起喜迎十九大”、“青春瞩目十九大”等活动吸引了30万学生参与,页面浏览量近50万,签名墙信息13万条,评论留言近7万条,“不忘初心”成为最高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