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阿卜杜·朗比感到大失所望,停止了谈论理想的天堂。他醉熏熏地说:
“真主的旨意至高无尚,我们只有百依百顺。”
平民们失望了,纷纷问:
“为什么我们过去对你完全信赖,从不怀疑呢?”
绅士名流们放心了,他们纷纷缴纳了课税,毫不计较地献了礼物。
贾拉勒感到烦闷,失望和忧虑的浪涛在他的心中翻滚;然而表面上,他却显得镇静、威武,与众不同。他象最初一样,他成了金钱和权势的俘虏。他让弟弟拉迪加入了他开办的粮食店,同时入伙的还有海沙卜、巴纳、阿塔尔等人。这倒不是为了满足贾拉勒单方面的愿望;他们如此拥戴贾拉勒,有助于确立他的权势和体面。贾拉勒从此成了最大的英雄、最大的商贾、最大的富翁,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忽视收税和接纳礼物。贾拉勒集团的人,就连崇拜他的人都从他那里得到了好处。贾拉勒建造了许多楼房,在路的右侧建造了一座幻想宫,因其雄伟、壮观、高大,故取名叫城堡。城堡内部配备了一套豪华家具,陈设着古玩香玉,就象那永不消失的梦境仙乡。贾拉勒穿上了华丽的衣服,镶上了金牙,手指上带着金戒指,坐着轻便马车出出入入,好不威风。
贾拉勒没有留心平民们的状况,他也没有询问过纳基时代的情形。在生活的诱惑力面前,他表现得既不自私,也不怯懦;然而,他不顾平民们的忧愁,不过问他们面临的难题。说也奇怪,贾拉勒天性喜欢修道士的生活,少有欲望。有一种无名的力量推动着他一心向往着体面和金钱。他时常感到忧虑、恐惧,仿佛他在努力设防,以便抗击死亡。他已经沉没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之中,他注意到了生活的欺骗性,但也没有忽视世间的欺骗性。今世的微笑并没有使他变得麻木不仁,今世的甜言蜜语也并没有打动他的心。他敏感到今世的戏剧性和它的既定的目标。他不喜欢喝酒,他不喜欢麻醉品。他不贪色,也不留恋修道院。当他单独坐着的时候,他常常自叹道:
“心啊,你多能折磨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