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与乐种历史沿革
2025年09月26日
二、器乐与乐种历史沿革
民族器乐是伴随着民族乐器的出现而产生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多种乐器。如:鼓、磬、钟、柷、敔、籥、埙、和、言、龠等。大约到了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见于文献记载的乐器已有近70种之多,仅在《诗经》中记载的乐器就有29种。当时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共分成八类,称“八音”,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些乐器的出现为器乐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早期的器乐是同诗、歌、舞合为一体的,作为诗、歌、舞的一种伴奏形式出现。到了西周,在大型的歌舞节目中穿插出现了一些独立的器乐段落,这是器乐独立演奏的最早文献记载。如西周燕礼所用的节目:
1.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乐工演唱3曲。
2.笙奏:《南陔》、《白华》、《华黍》,器乐(笙)奏3曲。
3.问歌: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歌唱与器乐演奏相间,6曲,轮流三次。
4.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繁》、《采苹》,众唱民歌6首。
在以上所举的节目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有笙的演奏段落。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1],公元前582年,晋侯到军府中视察,发现了一个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他擅弹古琴,音韵皆为南方音调。可以看出,古琴艺术在当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里,器乐的产生与发展,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器乐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娱乐享受。
民族器乐自从它诞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下各时期出现的较有代表性的器乐品种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