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宋时期
唐代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李氏王朝以宗教来加固皇权。因传说老子姓李,唐代帝王便与老子联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元元大圣祖”。唐玄宗为奉祀老子,还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专门建了天长观(即北京白云观前身)。唐代皇帝不断提倡道乐,而且宫廷御制道曲成风,如《新唐书.礼乐志》载:“唐高宗李治(公元650~683年在位)自以李氏为老子之后,令乐工制道调。”他在位时,为一宫观落成由礼部太常寺献新道曲:《礼仙》、《望仙》、《翘仙》。唐玄宗原就擅长音乐,对道教仙乐更是热衷。他不但令道士制曲还亲自御制道乐。据《新唐书》载,他在位时诏令制作和进献的道曲有:《玄真道曲》、《大罗天曲》、《紫清道曲》、《上圣道曲》、《景云》、《九真》、《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等。玄宗亲制的道曲有:《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玄宗不但自创道曲还亲自教道士诵唱。《册府元龟》卷50记有:“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帝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此外,唐末五代天台山道教宗师杜光庭撰斋醮科范《道门科范大全集》87卷,《太上黄箓斋》58卷,对道教科仪音乐的规范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宋代成为道乐发展的又一高峰,也与几位皇帝的圣命有关。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专设云璈部主管道乐。《道藏》中收有的《玉音法事》即是北宋末年所制,也是现存最早的道乐曲谱集。该集共3卷50首道曲。卷上有:《玉京步虚词》3首、《空洞灵章》3首、《奉戒诵》1首、《三启》3首、《启堂诵》1首、《敷斋诵》(即《出堂诵》)1首、《大学仙诵》1首、《焚词诵》1首、《山简》1首、《水简》1首及宋徽宗钦制《白鹤词》10首中第一首。卷中载宋徽宗钦制《玉清乐》、《上清乐》、《太清乐》各十首之第一首及引曲,《五言散花词》第一首及引曲,《七言散花词》、《起敬赞》、《三皈依赞》、《敷坐赞》、《开经赞》、《宿舍赞》、《三闻经赞》、《解坐赞》、《每迂斋毕赞》、《唱道赞》、《华夏赞》、《请五师》、《玄舆颂》、《请符使》各一首,宋徽宗钦制《步虚词》10首之第一首及《三涂颂》、《斗经末句》、《礼十方》、《礼十一曜》、《举位礼声范》各1 曲。卷下载斋醮法事及道词,其中亦有宋徽宗钦制道词多种。
《玉音法事》不仅是宋代道乐的一部重要文献,在整个道教音乐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其所辑录的道曲数量极为可观,并有宋代皇帝御制道曲多首,更有价值的是刊于卷上、卷中的道曲在每个字的下面标有用特殊的曲线符号记录的乐谱,以示唱诵的高低曲折,是我国音乐史上的古谱之一。因为这种古谱的的含意和读法失传已久,一时难以解读。虽陈国符等道学专家曾参照江西赣剧弋阳腔、绍剧高腔等“声曲折”的标记法及唱法对《玉音法事》曲谱进行研究破译,海外亦有研究者将其译为现代五线谱,但准确与否尚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