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施食科仪

(三)施食科仪

施食科仪指道观应斋主的请求设坛建醮,为死者赈济施食,超度亡魂的仪式。白云观的施食科仪主要是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也是宫观举行的最多的法事活动之一。法事规模可大可小,短则一日、一夜,或一昼夜、三昼夜不等,长则可达49天,要视斋主布施的多少而定。目前,法事规模一般较小,约4-5 小时。

《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引子〕至〔救苦宝诰〕,共25段,主要内容为高功登坛,率众礼拜太乙救苦天尊,发牒上书,洒法水,拈香,发炉等;第二部分,自提纲“太上说法为教主”至〔五供养〕,共20段,主要内容为法鼓三通,高功变坛,召请诸路神仙,降监斋筵;第三部分,自〔叹文〕(3) 至〔叹文〕(5),共25段,主要内容为高功念咒破狱,召请各方各类孤魂野鬼来临法会,同登仙界;第四部分,自〔鼓段〕至〔二十四类〕,共3段,主要内容为遍洒甘露滋润鬼魂咽喉,烹调五厨施食十方鬼魂;第五部分,施食后高功向被超度的亡魂宣示九戒,辞谢各路诸神和道场圣众,天尊引鬼魂升天。

《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的经文根据1995年浙江平阳东岳观主持林诚镜重校刊印的《萨祖铁罐焰口》。

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全目

第一部分

1.1引子 1.2清虚吟 1.3步虚韵 1.4举天尊 1.5吊挂(下水船) 1.6萨祖宝诰 1.7提纲(五言)“慈尊降法界” 1.8天尊板 1.9小赞韵 1.10五方召请 1.11叹文(1) 1.12救苦宝诰(略) 1.13柳枝雨 1.14天尊板 1.15一炷返魂香 1.16叹文(2) 1.17救苦宝诰 1.18小救苦引 1.19天尊板 1.20提纲(七言)“一炷真香烈火焚” 1.21三炷香 1.22祝香咒 1.23提纲(四言)“恭对恭敬” 1.24称职 1.25救苦宝诰

第二部分

2.1提纲(七言)“太上说法为教主” 2.2法鼓三通 2.3提纲(五言)“法鼓三通后” 2.4举天尊 2.5“太极亲传须自炼” 2.6举天尊 2.7慈尊赞 2.8举天尊 2.9三宝赞 2.10三信礼 2.11举天尊 2.12称职 2.13“臣闻开天辟地” 2.14举天尊 2.15仰启咒 2.16表宣牒文 2.17普召牒(叹文) 2.18黄箓斋 2.19举天尊 2.20五供养(香供养、花供养、灯供养、水供养、果供养)

第三部分

3.1叹文(3) 3.2梅花引 3.3呼唵咒 3.4大救苦引(〔青华赞〕) 3.5举天尊 3.6破酆都咒 3.7举天尊 3.8真符经 3.9举天尊 3.10破地狱咒 3.11小救苦引 3.12举天尊 3.13慢中称3.14叹文(4) 3.15举天尊 3.16五召请 3.17举天尊 3.18叹骷髅 3.19念符命 3.20举天尊 3.21悲叹韵 3.22举天尊 3.23“黄道荡荡” 3.24举天尊 3.25叹文(5)

第四部分

4.1鼓段 4.2咽喉咒·五厨经 4.3二十四类

第五部分

5.1皈依三宝·听受九戒 5.2太上度人经 5.3举天尊 5.4三回向 5.5生天讳咒(略) 5.6快中称

讽经腔选录:

〔小救苦引〕(萨1.18)

例7 〔小救苦引〕

figure_0503_0398

〔小救苦引〕属韵腔类乐曲。内容为召请太乙救苦天尊度亡魂。据道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司拯救不幸堕入地狱的众鬼魂的神。受难者只要祈祷或呼唤天尊的名字,就能得到救助。因此,《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中有关太乙救苦天尊的内容极多。诸如《举天尊》、《天尊板》、《救苦宝诰》、《柳枝雨》等等。

〔祝香咒〕(萨1.22)

〔祝香咒〕属叹腔(一)类乐曲,与〔称职〕(萨2.12)呈变体关系。叹腔是施食科仪中特有的腔系,它与全真十方韵的韵腔、诰腔、赞腔等主流腔系不同,而是直接从民间音乐中吸收来的歌唱性很强的曲调。在叹腔(一)中保留了“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三信礼〕(萨2.10)

〔三信礼〕属外调类乐曲。该曲与、江苏民歌《茉莉花》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仰启咒〕(萨2.15)

〔仰启咒〕属韵腔类乐曲。该曲讲述萨祖萨真人的法力。萨祖确有其人,原名萨守坚,北宋时人。少时学医曾误治死过人,后弃医学道。传说江南第三十代天师张虚静等授他咒枣、雷法、宝扇等法术后,便广济众生,尔后名声大振。明代在北京建天将庙萨祖殿,备受皇家青睐。本施食科仪即以萨祖命名。

〔普召牒〕(萨2.17)

〔普召牒〕也称〔叹文〕,与〔叹文〕(5)(萨3.25)呈变体关系,同属叹腔(二)类乐曲。〔普召牒〕与〔叹文〕(5)的内容都是普召十方三界、九州之内的各类鬼魂前来赴会,以得超度。两首乐曲均为独唱,无论唱腔还是伴奏都有明显的江南民间音乐风格。

〔叹文〕(3)(萨3.1)(见曲谱集)

〔叹文〕(3)属叹腔类乐曲。它在风格上与叹腔(二)很接近,也是独唱,但旋律并不相同。该曲的唱词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造成各种罪孽的原因,所谓“三业萦缠,四意任心”,“顺邪弃正,举心运念,动结愆由,遂使命过之后,身落三途”;第二部分描述造孽者死于非命的种种惨状;最后一部分音乐转为“紧打慢唱”式的散板(这在全真十方韵中是绝无仅有的),作法的高功放声疾呼,恭请救苦慈尊“嗟九泉之苦状,悯六道之众生”;赈济孤魂,同登仙界。情景颇为感人。

该曲由两个不同的曲调交替变化出现,构成了一种相当特殊的双曲循环叠奏—双合尾体。

〔破地狱咒〕(萨3.10)

例8〔破地狱咒〕片段

figure_0504_0399
figure_0505_0400

〔破地狱咒〕与〔破酆都咒〕(萨3.6)呈变体关系,同属外调类乐曲。这两首曲子均与江西民歌《数麻雀》有渊源关系。旋律简单,多重复,试图表现一种力量。怎样理解“破地狱“呢?白云观闵志亭道长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可供参考。他说:“祭者、设饮食以破其饥渴也;炼者,以精神而开其幽暗也。祭炼之要,在于静心存神,以神度鬼。”又说:“诸‘破狱’极有作用,须是法师能破身中之狱,然后能破地下之狱。所谓破酆都之秽浊,荡泉壤之幽明,盖言内事也。”

〔叹骷髅〕(萨3.18)

〔叹骷髅〕属赞腔类乐曲,该曲演义庄子游于荒效,见一骷髅无言无语静卧黄沙,任凭风吹雨打,其状甚是凄惨,便与其进行了一次关于如何感悟人生的对话。并劝其赶赴道场,接受赈济与超度。旋律舒缓、悠扬而又充满了深深的慨叹。

〔咽喉咒·五厨经〕(萨4.2)

〔咽喉咒·五厨经〕属外调类乐曲,旋律为江南民歌《四季歌》,几乎很少改动。〔咽喉咒〕与〔五厨经〕用同一旋律以分节歌形式连续演唱。

按道教的说法,之所以咏唱“咽喉咒”者,是因负罪鬼魂的咽喉常如火烧,饥渴难耐,因此要洒甘露以滋润;而咏唱“五厨”者,乃“炼五行太和之气,聚而为厨,以祭诸鬼神也。”

注 释

[1].本书采用的白云观早晚功课经文,是依据河北道教协会1995年3月刊印的《玄门日诵早晚课》,曲谱据1987年白云观道教乐团的录音记谱。司鼓黄信阳监院,领唱黄信诚高功。演唱及法器由白云观道长们担任,管弦乐器由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担任。

[2].李养正主编:《道教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第一版,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