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真派

(二)全真派

全真派创建于12世纪的金代,其源头出自秦汉神仙方士,重个人炼养,以修道成仙为主旨,也兼符箓。其炼养术至唐宋时渐渐趋向于内丹,以钟吕内丹派为主流[2],至金代正式建立全真道派。

全真创始人陕西咸阳人王重阳。自称48岁时仙人吕洞宾于甘河镇,授以要道口诀,遂弃家入终南山修道。金代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来到山东宁海,收了七个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即北“七大真人”。王重阳曾在弟子马钰家建一“全真堂”进行修炼,后该教派以此得名“全真”。

“全真”本为道教教义炼养之词,有“一念未萌之前”的“太虚”,“全其本真”、“全精、全气、全神”、“志在守朴、养素全真”等含义。全真祖师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经典。推行丛林制,要求出家住观,强调修真,戒除酒色财气,除情去欲,清静真修,以内炼成真超离生死。

王重阳弟子邱处机,号长春真人,是全真派中最杰出的祖师,北京白云观建有供奉他的“邱祖殿”。由于他的影响,使全真派在元代名声大振。在老百姓当中,邱处机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元史》中有“邱处机传”,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也有“邱真人”条,至明末《帝京景物略》都有邱处机的记载。据这些史籍的记述,邱处机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正月十九日生于山东登州栖霞县,19岁师事全真教主王重阳。重阳一见大器之。重阳仙去后入磻溪(陕西省内)又隐陇州龙门山,苦行殆10年,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还终南山。元太祖成吉思汗亲征西域时,稔闻其盛名,遣刘仲禄聘之,礼辞甚卑。丘处机于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年)十二月十八日与弟子19人发莱州昊天观。翌年正月七日至燕都(北京),时年73。又从居庸关经过绝域,太祖十六年十一月达邪米思干城(古康国)。太祖大悦,赐食设卢帐甚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治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保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且训诸子,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太祖十八年(公元1223 年)二月太祖出猎,马踣,处机闻之人谏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已高,攻猎非宜也,太祖也罢猎者久之。三月辞朝东还,赐号神仙,掌管天下道教。六月到鱼阳关,十九年(公元1224年)三月归还燕京,旋奉旨住天长观。当时倾圮即久,处机带领弟子募化兴工修葺,三年后,宫观殿宇焕然一新,元太祖又谕旨太极宫为长春宫,从此邱祖就在此演立龙门之宗。

全真以龙门派最为兴旺,至今白云观的监院为龙门派第二十三代弟子。全真从元明以来大至有七真、五祖、南宗三大派,下面又各有支派,如七真下有邱处机的“龙门派”、刘处玄的“随山派”、谭处端的“南无派”、马丹阳的“迂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王处一的“嵛山派”、孙不二的坤道“清静派”等,五祖派有东华帝君的“少阳派”、钟离权的“正阳派”、吕洞宾的“纯阳派”、刘海蟾的“刘祖派”、王重阳的“重阳派”等;南宗有“紫阳派”和李道纯的“先天派”等。

全真派道乐的突出特点是以全真正韵作为各地全真宫观的统一范本。虽说全真道乐也是由道士口传心授,高功为上师密传,但由于十方丛林之间联系密切,道士常四处游方,所以全真道乐都遵循全真正韵格范。清末民初虽产生了几种地方韵,但并不像正一道乐那样突出地方风格。全真道乐以经韵唱诵为主,伴奏主要用打击乐法器,并有吹奏乐笙、管、笛、箫等。丝弦乐器的运用不如正一派道乐那样普遍。

注 释

[1].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337页“正一条”、“正一道条”。

[2].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772页“钟吕传道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