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萨满音乐
萨满,是满语Saman的译音,又称作“萨玛”,是一种类似巫术的原始宗教。流行于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地区。“萨满教的教义,以为整个宇宙由至尊统治,至尊居于天的最上层。善神居在天上,恶神居在地下,人类居在地上。恶人死后,打入黑暗地狱。人想升天,须由本人在天上的祖先绍介,人想和祖先交往,必须通过萨满巫师[1]”。萨满巫师通常头戴插有羽毛的神帽,腰部周围系着腰铃,摇头扭腰,手击皮鼓,铃声鼓声一时俱起,边跳边唱诵祝词。据载,萨满巫师所用“其器有神箭、桦铃、柏板、手鼓、腰铃、三弦、琵琶、太鼓凡八具[2]”。
在中国东北满族的音乐生活中间,祭祀活动占有相当比重。萨满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巫术、祈丰、还愿等。特别是如萨满跳神,同一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用在丰年还愿,喜庆欢乐、热烈隆重;用在祀神祭祖,虔诚至笃、庄严肃穆;用在驱鬼避邪,神秘莫测,阴森恐怖……。“满族萨满跳神的流传,是随着满洲族的兴起和发展,由白山黑水向东北全境蔓延,跨过长城,直至中原、黄河流域的[3]。”产生于白山黑水的满族萨满跳神,随着满族居民的迁徙又“在东北的满汉杂居地区辗转流传,传给了汉军旗人和汉族人,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祭祀形式——烧香”;尔后,又随着满族人的几度人关,而进入内地。辽西、河北、北京一带流行的“太平鼓”,即为满族萨满跳神风俗演化的结果。
萨满祭祀中主要与音乐相关的形式为萨满跳神和单鼓音乐。
作为跳神,是满族所信奉的萨满教的仪礼。盛兴于东北广大农村。行踏神礼时,萨满击鼓唱歌跳舞,保存了很多满族音乐。由于萨满跳神主要用于祭祖祭神、驱灾避邪,因而大多为吟唱式的曲调,旋律性相对较弱,但鼓点节奏很丰富,而且很有特点。
单鼓,俗称“烧香”,是一种带有歌舞色彩的民间说唱形式。萨满跳神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祭祖形式——烧音。为汉军旗人所用的称“旗香”,为汉族人所用的称“民香”。
旗香与萨满跳神的联系较为明显,它是由满族萨满跳神直接演化而来,并在具有原始宗教性的基础上向较高级的阶段发展,所以单鼓音乐(旗香)较之满族神歌的旋律性更强,音乐形态更完备。尤其是鼓技,相当丰富。应当注意的是,旗香是汉满交融的产物,而萨满神歌更具原始性。
萨满神歌,非常有特色而又内容变化丰富。它时而一领众和,鼓点变化激越;时而为窃窃私语地吟唱,像是在与神灵对话;虽然在一段旋律中略显单调,但由于萨满神歌多种多样,总的说来,音乐是质朴而丰富的。从题材内容上讲,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祭天、排神、请神、领神、领牲、蟒神、鹰神、送神等等。可以看出,这是崇尚自然的宗教理念[4]。
“满族祭天,是很隆重的典礼,它既承袭有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宗教性活动的历史特点。同时,又是满族具有全民性和传统性的民俗活动,它使阖族在同乐同喜的氛围中,增进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普及民族礼节教育,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等有着极大作用。不难看出,满族萨满教的宗教观,不是祈盼来世进天堂,而是追求今生得幸福。人们呼唤神灵的目的,是为了‘禳除灾难,顺喜康泰’”[5]。
例6《祭天》(念杆子)

歌词大意:庶……
安吉!安珠!
请天悉听,
祈天承领。
庄重的苍穹明察,
茫茫的青天指教,
迎之以九层之天。
今日吉,
早晨顺。
哈苏里哈拉,
本家为石姓。
何年生肖之兵恳萨满,
为承天祭祝。
跪拜于地叩请天神,
先以一只手掌去拿,
再以两手接取,
面对天神拱手向上。
(下略)
(石文才唱乐公采录关精明记词厚生、王小红转写关精明、刘厚生翻译石光伟记)
原注1:满族祭天典礼立神杆(索罗杆)时,家萨满所唱诵的祈祝吉词,俗称念杆子。
原注2 庶:请诸神悉听之呼号。
原注3 安吉安珠:意思是我们正在祭天还愿念杆子。
原注4 兵恳萨满:即神人公认的合格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