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仪与音乐

三、道教科仪与音乐

道教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国宗教音乐也是整个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品种。它的产生主要源于讽诵经文的音乐化,同时也源于各类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在它形成初期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某些佛教音乐的形式。反过来,它也给很多民间音乐以重要影响,甚至有些道教音乐与某些民间乐种之间常常难解难分。此外,还分别以道教的题材、音乐形成了很多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说唱和戏曲曲种。诸如几乎遍布全国的道情以及道情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道教音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道派可分为全真派道乐与正一派道乐等,其中全真派道乐又分为十方韵与地方韵;按运用科仪场合的不同可分为修持科仪音乐、节日科仪音乐和施食科仪音乐等;从音乐形式看,有声乐曲和器乐曲,其中声乐曲因为与一般的声乐曲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通常称为“讽经腔”,器乐曲称曲牌。此外,讽经腔又分为“阳调”和“阴调”,为颂神或课诵者本人而唱的称“阳调”;为被超度的鬼魂而唱的称“阴调”。

在道教音乐中,全真派十方韵有着严格的规范,而全真宫观中的北京白云观是“全真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丛林”,它的科仪活动和音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们以白云观为例,简要介绍它的三种科仪内容以及其中修持科仪和施食科仪的音乐,以便使大家对全真派以及整个道教科仪音乐有一个概貌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