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法器的主要曲式结构类型与特征

(二)音乐与法器的主要曲式结构类型与特征

音乐与法器的主要曲式结构类型有只曲、联曲与套曲三种。

1.只曲

只曲亦称单曲,往往是一首曲牌(或梵呗中的一首赞、偈)独立演奏的器乐曲。如《小华严》、《梅花引》、《三皈赞》、《五身佛》、《普庵咒》、《寄生草》、《叨叨令》、《翠黄花》、《金字经》、《望江南》、《豆叶黄》、《浪淘沙》、《一锭金》等。只曲在佛事应用中一般不加头、尾,而是将原曲头、尾的部分旋律作散板处理,形成乐曲独立演奏时一定的起、止功能意义。

法器中的只曲称牌子,如〔开坛钹〕、〔河西钹〕、〔粉蝶六条〕(〔粉蝶儿〕的五次变奏)、〔过街仙〕、〔天下同〕、〔功德钹〕、〔五身佛〕、〔杖鼓板〕、〔斗鸡〕等。

2.联曲

联曲是两首或多首曲牌的联缀演奏。其联缀并未形成曲式结构上的固定格局与模式,类似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散套。如五台山佛教音乐《真言套》[1],即由《真言》、《三身佛》、《跌落金钱》、《散八音》、《看东山》、《挂针儿》、《八拍子》(之一至之八)、《末了辞》15段组成,但这15段并不是《真言》套的定格模式,而各乐社在演奏中可依据本系传承而有所增删、变易。

3.套曲

套曲是多首曲牌(或乐曲)按一定程式联缀为固定的曲式结构格局与模式,类似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整套。

如中国佛教京音乐中堂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模式,由拍、身、尾三部分(“四大”、“三小”7首曲牌)组成。拍:由一首大型曲牌组成;身:由三首大型曲牌联缀而成,分别称一身、二身、三身,以第一首曲牌名为该首套曲曲名;尾:由三首小型曲牌联缀而成。

如中堂曲《昼锦堂》的基本曲式结构模式[2]

拍:①〔垂丝钓〕

身:②〔昼锦堂〕

③〔锦堂月〕

④〔醉翁子〕

尾:⑤〔金字经〕

⑥〔五身佛〕

⑦〔撼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