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祛灾法事

(三)祈福祛灾法事

中国佛教祈福祛灾法事主要有:

1.慈悲水忏法会

“忏法”是念经拜佛,忏悔罪业,积极修行的佛教法事。

据《释氏稽古略》卷2载,中国最早制作忏法的是南朝梁武帝,他参阅佛经,制成《慈悲道场忏法》10卷,书成后请僧人拜诵,为死者祈祷超生。此后又有各种“忏法”,如传为唐代僧人知玄著的《慈悲水忏法》3卷,该书主要内容是归命诸佛菩萨,忏悔罪业,宣传善恶因果报应,发愿信佛修行等等。清代西宗又撰有《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3卷,该法会即依据《慈悲水忏法》所进行的一种忏悔佛事。现在通行的有“梁皇忏”、“慈悲水忏”、“大悲忏”、“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其中“慈悲水忏”最具有代表性。“慈悲水忏”一般是在家居士为了清除以往冤业,忏悔今生罪过,请僧人到其家中设坛举行。一般需要有9名僧人。所诵经文有“十小咒”、《大悲咒》、《心经》、《入忏文》、《出忏文》;唱诵的韵曲有《香赞》等。

2.无遮会

“无遮会”之意是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据《大唐西域记》卷5记载,戒日王“五岁一设无遮大会,倾竭府库惠施群有”。大会进行了75天,分别向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教徒以及乞丐布施。

据《佛祖统纪》卷37载[6]:“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帝(梁武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复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披法衣行清静大会,素床瓦器乘小车,亲升法座为众开涅槃经题,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设道俗大斋五万人”。描述了梁武帝在中国始行无遮大会之盛况。

3.仁王会

亦称仁王斋,《佛祖统纪》卷6、卷37载,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敕大内设仁王大斋”,讲诵《仁王般若经》,以祈愿国泰民安,祛灾消难,此后每年举行两次法会。

4.念普佛

受斋主委托所行之佛事,有两种,其仪轨主要程式如下:

(1)消灾普佛,

僧众齐集大殿,寺院维那主持礼佛三拜,起引磬,唱《香赞》;唱毕三称“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念诵88佛名号,再唱《药师佛赞》;斋主随僧众口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等佛号,绕佛归位后,对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大乘常住三宝等各顶礼三拜,维那拈香三拜、斋主拈香长跪,维那宣读《疏文》;读毕,僧众唱《药师佛赞》,最后诵《回向偈》。

(2)往生普佛

大殿内为亡者设灵位,僧众齐集大殿,众唱《香赞》,接念《弥陀经》,诵《往生咒》三遍,唱《弥陀佛赞》;绕佛归位后,对释迦牟尼佛三拜,对阿弥陀佛十二拜,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清静大海众各三拜,维那拈香三拜、斋主拈香长跪,维那宣读有关往生西方净土等方面内容的《疏文》;读毕,僧众唱《弥陀佛赞》。

5.斋天

又名供天。寺院中每年岁朝佛事,也有斋主以供天祈福。该佛事起始于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制定《金光明忏法》开始的,目前实施的斋天轨依,是依照明末弘赞律师所撰《斋天科仪》而行的。斋天仪轨,至少要7位僧人,多在下半夜寅时举行(亦可在辰时),斋天共设三坛,第一坛,主坛。桌正中供有铜佛像;置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供养”;上方设“二十四诸天”牌位或挂其画像。坛下设七个蒲团。第二坛,为迎请诸天而设,放有请诸天的《疏文》及纸扎的金马、碧鸡等。第三坛,为斋请诸天而设,上设24套碗筷和全素筵席。

斋天仪轨的主要程式有甘露净坛、燃香炳烛、香花请圣、宣读《疏文》、诵经施食五个部分。

6.传大召、传小召、跳神节

“默朗钦波”即“传大召”,意为“大祈愿”会。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在拉萨大昭寺组织了一次发愿会大法会。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三大寺僧众及信徒齐集大昭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藏历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八角街上陈列酥油花、供灯,称“局阿曲巴”(俗称“灯节”),歌舞通宵达旦,以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是“传大召”期间最热闹的时刻。正月二十四日,“传大召”结束时,在拉萨要举行大规模的送鬼仪式,称“默朗道嘉”,由500名僧侣装扮成蒙古古代骑士列队游行,燃烧草堆,鸣火枪,以示驱灾迎福。

“充曲”,即“传小召”,在藏历二月下旬举行的为期10天的法会。“传小召”结束时,藏历二月三十日晨,要举行“丝邦结”,拉萨三大寺僧众从大昭寺出发,将珍藏的古物、祭器等,托举列队绕行拉萨一周,表示以宝物召引吉祥。

跳神节,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藏传佛教僧众分别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和木鹿寺,举行“跳神驱鬼”活动。喇嘛装扮成神佛与鬼怪,绕行大昭寺,鸣枪呐喊驱邪,以除旧岁,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