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傩音乐
傩,是直接承袭于古代巫觋的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迎神以驱逐疫鬼。一般一年有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通常由巫觋戴上面具,在傩坛仪式敲起傩鼓,跳起傩舞,唱起傩逐(驱逐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以求驱疫平安。巫觋,早在商代便有其活动的身影,而且地位相当高,承载着人与鬼神沟通、驱灾纳吉、酬神还愿的重任。时至今日,在我国北方以及西南等地仍保留了这一传统。但多存在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文化生活较为枯燥的地区。既然是有着宗教意味,则“有以娱乐祖先、娱乐鬼神为中心的原始祭仪《四大坛》、《八小坛》;有以驱赶精怪、邪魔、纳吉还愿为主的《安五家》、《发五猖》以及种种布满巫风巫俗的原始礼仪。”“傩坛本身是一种民间巫觋组织,傩仪音乐至今仍以驱鬼酬神为主要目的。它始终追求一种热烈、隆盛的气氛,每当仪式开始,都要鸣锣三阵、擂鼓三通,并吹起牛角、摇起师刀,展歌会舞、鞭炮连天。这些歌声、锣鼓声、牛角、师刀声,构成一曲混合的交响。”贵州一些地区的农民群众,深信凡观看傩戏的人均能获得傩神的眷顾。
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当的程式化。由于受到地理与宗法观念的影响,在傩坛所应用的音乐素材方面,既保存了民间音乐的特色,又是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傩仪音乐充满了世俗性与民间性,其曲调是一些粗线条的旋律,在表演上追求场面热烈和声音响亮,充满了原始、粗犷、古朴的特征,同时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与生命活力。”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傩乐却始终保持着古代巫觋乐舞那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6]。”
傩是不同于佛教与道教的巫术宗教。其中存有丰富的音乐形式,这些形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流传不够广泛。但正是这种文化现象所保存的音乐形态,却说明音乐作为文化形态的丰富性,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往对这些领域不够重视,或称无意识地忽略,但随着人们音乐文化认识的深入,这些在民间活生生的存在必将引起人们对音乐文化的全面认识的重视与理解、领悟。
以下这首《请师歌》是傩坛祭祀时迎请教主时所用,采用领和的形式,以方言演唱,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打击乐为主进行伴奏。
例7《请师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