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音乐历史沿革
2025年09月26日
一、中国道教音乐历史沿革
道教音乐主要指道教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称科仪音乐,也称斋醮音乐或道场音乐。
道教音乐与道教本身同样发端于古代巫觋的歌舞祭祀音乐。东汉道教创立时道教音乐初萌,至魏晋南北朝经改革形成正统道教科仪音乐。唐代由于李唐王室的重视得到较大发展。随着道教在宋代进入又一次发展的高峰期,道乐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出现了《玉音法事》这样的道乐千古名篇。元代由于元太祖对道教的崇奉使道乐更加兴盛。“全真”道派也于此时创建,与“正一”道派成鼎足之势。明代随着宫廷道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宫廷道乐集粹《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清代道乐在规范的正统科仪音乐的基础上向民间性、地方性发展,使道乐愈加丰富多彩。近代道乐经清末民初的乱世之后渐渐衰落,到20世纪40年代道乐与民间音乐融合,促进了民族器乐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对道乐进行了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和不断恢复,使这一中国民族宗教音乐的瑰宝重新焕发光彩,受到国人和世界的高度重视。综观道教音乐的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重要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