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在佛事中的应用

(二)梵呗在佛事中的应用

梵呗在一切佛事中,也可以说,一切佛事均离不开梵呗。梵呗在佛事中应用的艺术规律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声乐的规律是一致的,如专曲专用、一曲多用等等艺术规律特点。特别是一曲多用,更词不易曲,在梵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经过无数高僧大德的加工创造,某些词曲的结合关系被固定下来了,某些则约定俗成的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套用,但在应用中多有旋律或宫调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梵呗曲目及其变体家族。

在佛事中,应用的相对规范与广泛的有“四大祝延”、“八大赞”(曲谱见《天宁梵呗》)。而这些佛曲大部分来自“十大韵”曲。

1.四大祝延

“祝延”二字的词意为吉庆,意思是消灾、吉祥、祝福、延寿。以后成为以此题材内容演唱的梵呗名称,目前流传的“祝延”曲主要有4首,故称“四大祝延”。这“四大祝延”是:

一大祝延《瓮里接瓢》——《中华万岁》(曲谱见《天宁梵呗》P81)

二大祝延《双金字经》——《唵嘛弥叭谜吽》(P38)

三大祝延《双望江南》——《唵阿穆伽赞》(P14)

四大祝延《金串柳》——《唵捺摩巴葛瓦帝赞》(P63)(法天译《圣无量决定光明如来陀罗尼经》

“四大祝延”的演唱,主要用于“祝圣仪”、“严净仪”以及每年夏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夏安居”期间演唱。

2.八大赞

八大赞有上赞、下赞,上赞用于念诵经文前演唱,多为慢板;下赞用于念诵经文后演唱,多为中板或快板。上赞禅乐包括《炉香赞》(曲牌〔华严会〕)、《十供养赞》(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以及《大阿弥陀佛赞》(曲牌〔金砖落井〕)、《普贤赞》(曲牌〔江儿水〕)、《文殊赞》(曲牌〔出队子〕)、《药师赞》、《地藏赞》(曲牌〔玉翠花〕、〔玉芙蓉〕)、《观音赞》(曲牌〔楚江秋〕)、《释迦佛赞》、《弥勒赞》(曲牌〔一支雁〕)。实际上已经不止是八大赞了。下赞禅乐有《三皈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