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的主要艺术形式
梵呗的主要艺术形式有赞、偈、咒、文四种类别。
1.赞
从文学形式上来看,赞属于长短句结构;有五句赞、六句赞、八句赞、十句赞等句式结构;各句式结构中的字数也是相对固定的;各句式的衔接要求押韵。
(1)五句赞
五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为:五,四。七。七,四。5句27字。
如《宝鼎香赞》,用于朝时课诵(摘自《朝暮课诵规范谱本》P1-5)。
(2)六句赞
六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为:四,四,七,五。四,五。6句29字。
六句赞形式是佛曲赞中运用得最多的梵呗。
如《面燃大士赞》,用于《瑜伽焰口》拜座、登座部分(安和、本兴、锡泉等演唱,肖学俊记谱)。
《杨枝净水》,用于《瑜伽焰口》拜座、登座部分。
《伽蓝赞》,用于暮时课诵(摘自《朝暮课诵规范谱本》P28-31)。
(接“菩萨陀”)
《炉香赞》,佛教八大赞曲之一,(摘自《天宁梵呗》P8-14)
(接“菩萨陀”)
《华严字母赞》,在读诵《大方广佛华严经》时演唱(摘自《华严字母及唱法》P12-13)。
(3)八句赞
八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不同,有三种类型。
其一,为:四,五。四,五。四,五。四,五。8句36字;
如《戒定真香》,用于暮时课诵(摘自《朝暮课诵规范谱本》P32-37)。
(“接菩萨陀”)
其二,为:五,七。七,五。七,七。九,五。8句52字;
如《献供赞》,用于佛事供养时(摘自《音声佛事》P30-31)。


(“接菩萨陀”)
其三,为:五(或六),六。七,六(或五)。七,六。七,五。8句48-49-50字。
如《大阿弥陀赞》,(摘自《法音宣流》P8-10)


(4)十句赞
十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为:四,四。六,四。六,八。六,三。六,四。10句51字。
如《赞礼西方》(摘自《法音宣流》P3-4)


赞的结构特征,除固定句数、句式格式外,在唱词结束时的1-2句,往往反复演唱一遍;多数赞在唱词结束后,加有与该赞演唱内容有关的尾部“菩萨陀”,“菩萨陀”一般均要演唱三遍。如上述列举的赞曲中,《宝鼎香赞》、《戒定真香》的“菩萨陀”为:“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伽蓝赞》的“菩萨陀”为:“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献供赞》的“菩萨陀”为:“南无普供养菩萨摩珂萨”(三遍)。《炉香赞》的“菩萨陀”为:“南无香云盖菩萨摩珂萨”。有的赞曲亦无“菩萨陀”,如《华严字母赞》、《大阿弥陀赞》、《赞礼西方》等。
2.偈
据《百论疏》卷上载:“偈有两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言别偈者,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为偈,谓别偈也。二者通偈,谓首卢偈,释道安云:盖是胡人教经法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令三十二字满便名偈,谓通偈也。”通过上文可知偈有别偈、通偈两种。别偈为汉字,通偈为梵文。别偈形式为四句,分别由四、五、六、七言构成,通偈以梵文三十二字满为划偈之依据。
又据《佛学大辞典》(P981)载:谒有五种:“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二、前句,六字或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三、中句,八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四、后句,九字乃至二十六字为一句;五、长句,二十六字以上为一句。”
从文字形式上来看,“短句”、“前句”、“中句”偈属于齐句结构;一般为四句式(亦有八句式);各句式依字数又有四言偈、五言偈、六言偈、七言偈等多种,“后句”与“长句”只说明了每句的字数,并未言明“四句为一偈”;偈的句在衔接中不押韵。
常见偈的形式:
(1)四言偈
四言偈为四言四句,16字。
如《普贤警众偈》,用于暮时课诵(摘自《朝暮课诵规范谱本》P25)
(2)五言偈
五言偈为五言四句,20字。
如《回向偈》(摘自《音声佛事》P43)
(3)六言偈
六言偈为六言四句,24字。
如《严净偈》(摘自《天宁梵呗》P24-25)
(4)七言偈
七言偈为七言四句,28字。
如《忏头》,诵《忏悔文》时头四句偈(摘自《潮州禅和板佛乐》P26)
(接“菩萨陀”)
《五方五佛》,《瑜伽焰口》“戴冠”时正座唱(摘自《瑜伽焰口施食》P5)
《起佛偈》(摘自《天宁梵呗》P47-50)。
梵呗除赞、偈这类有固定句式的佛曲处,还有“音乐咒”与“文”两种类别。“音乐咒”有三种表现形式:音乐随咒语的音调演奏;以乐器演奏咒语的音调;人声演唱咒语。如《瑜伽焰口施食》中的《音乐咒》等。“文”属于文学散文与赋的形式,如《瑜伽焰口施食》中的“参礼条子”、“骷髅真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