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一派
正一派始于道教创始人东汉张陵的“正一盟威之道”,以“正一”法祈禳。创始之初因人道者需交五斗米,所以老百姓皆称其为“五斗米道”。东晋南北朝时称“天师道”,到宋代才正式称为“正一道”或“正一派”。正一派具有明确的家族特征,以子孙世袭“天师”之位。《天师世家宗谱》记有历代正一天师的嗣位:第一代张陵、第二代张陵之子张衡、第三代张陵之孙张鲁、第四代迁至龙虎山创“龙虎宗”的张陵的重孙张盛……直至20世纪50年代的第六十三代张恩溥。宗族关系之深是宗教教派中少见的。
正一派源于古代巫术,以符箓科仪为主,行斋醮祈禳、画符驱鬼之事。主要奉《正一经》,“正一”的意思是“正以证道”,“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则万法归一。谓法门不二的最高正道[1]。
正一派与下层民众尤其农民关系密切,历史上曾发动过大规模农民起义。东汉涿郡巨鹿人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曾在中原发展道徒10万,传说他持九节杖,以咒语符水治病,老百姓视他为神,道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以黄巾为标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震动了京城,史称“黄巾起义”。后虽被镇压下去,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正一派道士可出家住观,出可居家修炼,所以一直保持与地方民众的密切关系。正一道乐也就更多地具有地方特色。往往同一首道乐经韵字词相同,但曲调不同,如同一首唱偈,上海正一道士演唱具有江南丝竹风格,而苏州正一道士演唱却具有苏昆味道。正一道士也很善于吸收民间音乐用于斋醮,让观外人士更容易接受。陈国符《道乐考略稿》也指出:“江南正乙(即正一)道士斋醮,唱昆曲,奏粗细十番锣鼓”。许多民间器乐曲牌如〔将军令〕、〔十八拍〕、〔水龙吟〕、〔清江引〕、〔山坡羊〕、〔小桃红〕等都被吸收成了道乐曲牌。因此,正一派道观也造就出了一批演奏技艺高超,颇有艺术造诣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