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祭祀音乐
2025年09月26日
(四)隋、唐时期的祭祀音乐
历史上的每朝每代都有祭祀音乐,这已经成为定势,隋、唐时期虽然以燕俗之乐盛行于世,但祭祀音乐也得以广泛的应用,并设太常寺掌管,太常卿是主管官员。《旧唐书·职官志》载:“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效庙、社稷之事”。在太常之属下,又有专事郊庙礼乐的“太乐署”,其乐工数量达到上万人。但是,作为用于祭祀的宫廷雅乐,在燕俗之乐极大发展、并受到从宫廷到民间极大欢迎的情况下,虽然也是规模宏大,但其地位却远不及俗乐。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立部伎》一诗中对这种现象有描述:“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雅音皆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从诗中的描述来看,只有技艺差的乐工才会被派到雅乐的队伍中去。这一点,在《新唐书·礼乐志》中也得到印证,“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在庄重的祭祀、典礼、仪式中所用的雅乐,处境如此尴尬,也反映出唐人的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