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治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环境修治的政策措施

从战国始,长期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秦朝的统一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政治稳定局面,可秦政实行法家的统治术,防民如防盗,以致秦时百姓得不到片刻的安宁,终于导致各地军民的造反,最终以刘邦为首的军事集团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刘邦及其重臣大多来自底层,历经八年的反秦战争、楚汉相争,他们深晓百姓的疾苦,以及百姓反抗压迫、剥削的力量,因此西汉王朝在职官制度和全国政区的设置上沿用秦制,在与民生更为切近的律法礼仪上则采取了与秦朝截然不同的做法,从而获得了天下百姓的支持,逐渐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把天下当成一个大环境来看,其中的构成可分三个层次,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境。 (1) 这种分法与常说的“天、地、人”所对应的环境稍有出入。一般可把天、地纳入自然环境,而人的部分则包括人文环境和心境。但也不尽然,由于古代文字含义的模糊性,天和地也并不纯属自然,它们也有人文的含义。这样,在具体使用这些概念时,只能依据具体语境使用不同的含义。须指出的是,人文环境与人的物质活动关系最大,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最大影响作用的是国家的政策。汉初统治者对老百姓实行“休养生息”,在其他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无疑对天下这个大环境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而能促成统治者形成如此决策的动因在于其核心思想的认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