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开心意
2025年09月26日
三、 开心意
有了一定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在进行推理之前尚需有一个“开心意”的阶段。何为“开心意”?
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墨议不以心而原物,苟信闻见,则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 (4)
由上可见,“开心意”就是建立在现象基础上的精心思考,使得整个对象得到全面而又深入的把握,在认识层次上属较高级阶段。王充认为有了本质性认识,还需检验其在经验应用领域中的有效性。“效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实验之”,即通过经验观察、实际测试、同类比较、结果印证来检测各种“开心意”后的观念。对历史上存在的虚妄之说,他即采用此类方法去批驳,如用没有心腹就不会产生感情这种常识,来驳斥杞梁氏之妻哭崩长城墙之事为虚言;用寒温变化自有时的事实,来指出陨霜是邹衍之叹所造成的说法为谣言,等等。二是“以道论之”,综合前人理论和个人亲身得出论断去验证经书中的记载。这方面的论证逻辑性较强,如在江涛的形成问题上,历史上传说这种自然现象与伍子胥和屈原的冤魂推动相关,王充则完全不信此类说法,而用海潮兴起的时间与月相的变化相应的事实,得出海潮是由冤魂所推动的观点为妄说;此外,在鬼神问题上,很难用经验来验证,王充大多用逻辑来反驳此类妄说。总之,没有“效验”,任何权威都不能作出最后结论:“无兆象效验,圣人无以定也。”(《论衡·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