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营建上林苑
秦国的上林苑于秦迁都咸阳后逐渐开始兴建。秦始皇营作体量巨大的阿房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可见当时上林苑的范围之大。秦汉之际,“秦宫室皆已烧残破”(《资治通鉴·汉纪》),秦的苑园也随之废弃,所以“汉王如陕……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刘邦此举,当时是作为争取民心、安抚三秦地区的一项措施。西汉立国后,苑囿便恢复了它供皇帝游乐的功能。汉文帝曾与窦皇后、慎夫人一起游上林(《汉书·爰盎传》),又曾登虎圈,问上林尉苑中禽兽有多少(《汉书·张释之传》),说明苑中养有各种动物。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开始大举扩建上林苑。《三辅黄图》曰:上林苑“《汉书》云‘东南至蓝田宜春(今长安曲汀池一带——引者注,下同)、鼎湖(今蓝田县南原)、御宿(今长安县南)、昆吾(今蓝田县东北),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今周至县东南)、五柞,北绕黄山(今兴平县马嵬镇北),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书·扬雄传》与其文字基本相同:“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汉宫殿疏》谓上林苑“方三百四十甲”。西汉上林苑规模与气势为历代皇家园林之最。
此期上林苑的特色有:
一是范围广阔,宫苑巨大。上林苑中宫观台殿名目繁多,诸文献记载数目基本一致。如《后汉书》李贤等注引《三辅黄图》曰:“上林有建章、承光等十一宫,平乐、兰观等二十五,凡三十六所。”《长安志》引《关中记》则谓:“上林苑宫十二,观三十五。”班固《西都赋》记载上林苑有“离宫别馆,二十六所”。《三辅黄图》也载上林苑有36所离宫别馆,其中11座离宫、25座别馆。
为数众多的宫、观,均为皇帝游乐时的憩身之所。从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的名称看,均为高大的宫观。宣宫则因“宣帝晓音律,常于此度曲,因以名宫”(《三辅黄图》)。飞廉观造于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信方士之言,据说“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因而以铜铸出一种“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的神禽形象,立于观上,所以叫飞廉观。飞廉在东汉时被专门移入洛阳宫殿,可见其影响。
二是富于山林野趣,恢宏大气。上林苑中的离宫别馆均坐落于自然山林之间,大气磅礴,与天地融为一体。司马相如《上林赋》载:“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宫殿的屋顶及椽头多以玉璧为饰,寓意天人合一。最为独特之处有“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乎中庭”,这是山林之中离宫所独有的情趣。
三是荟萃四方动植物精华,异彩纷呈。上林苑地域广阔,山林陂地密布。汉武帝扩建之时,又是国力鼎盛的时期。上林苑中不仅有各地进贡的花木,随着汉武帝四面出击,异域的奇花异木、珍禽异兽也源源不断地运送至上林苑。《西京杂记》卷一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远方所贡以及各郡国所献的珍奇花木移栽其中,更增加了上林苑的神秘色彩。西汉后期的大学者刘歆曾从上林令虞渊手中得到一份“朝臣所上草木名,约二千多种”,后遗失,其凭记忆列出一份果木名单,其中:
李树较多,有15种: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颜渊李(出鲁)、羌李、燕李、蛮李、候李等。
梨有10种:紫梨、大谷梨、紫条梨、细叶梨、青梨(实大)、芳梨(实小)、金叶梨(出自琅琊王野家,为太守王唐所献)、瀚海梨(出于瀚海之北,耐旱,不枯)、东王梨(出自海中)等。
桃树有10种:金城桃、樱桃、秦桃、霜桃(霜下可食)、胡桃(出西域)、含桃等。
枣树有7种:堂枣、玉门枣、赤心枣、西王枣(出于昆仑山)等。
梅树也有7种:紫叶梅、丽枝梅、同心梅、朱梅、燕梅、猴梅等。
棠树有4种:赤棠、沙棠等。
杏树只有2种:文杏(材质有文采)、蓬莱杏(东郭都尉于吉所献,一枝杂五色六出,传说是仙人所食)。
此外还有栗树4种,以及桐树、枇杷树、橙树、石榴树、槐树、桂树、蜀漆树、枫树等。刘歆所见所忆仅为上林苑中果木的一部分,已有如此之多。其中如秦桃等应为长安当地的果树,而西域、西南巴蜀、北方燕地、东方鲁地均有果木在此生长,可见西汉皇家园林的园艺栽培已具有很高的水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载:上林苑中的橘、橙、枇杷、枣、杨梅、樱桃、葡萄、荔枝“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各种树木“长千仞,大连抱……被山缘谷”。《三辅黄图》亦载:上林苑中有扶荔宫,据说是元鼎六年(前111年)破南越所起,“以植所得奇草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橘之类。据考证,扶荔宫不在上林苑,而在距长安城四百余里的冯翊夏阳县。 (26) 但这些果木移栽至上林苑也是可能的。从上林苑众多的果树来看,汉代的确气候温暖,不少水果后世仅见于南方。
上林苑中有无数飞禽走兽“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翩幡互经”。《西都赋》称:“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枝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三万里。”天然的河流、自然植被,与四方移栽至此、经精心培育的奇花异木,在上林苑中相映生辉,珍禽异兽各得其趣。
作为唯一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无条件地掠夺私家园林的资源。汉代的私人园林不多,西汉前期长安茂陵袁广汉的园林是一个特例,《西京杂记》载:
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奇禽怪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致江鸥、海鸥,孕雏产,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后广汉有罪诛,没入官园,鸟兽树木,皆移植上林苑中。
“北邙山下”的这座“东西四里,南北五里”的私家园林在西汉非常有特色:一是注溪为景,更加开阔;二是构石为景,汉园林中的山体绝大多数为土山,极少见到石山,何况是“高十余丈,连延数里”的石山,自然气势不凡;三是引活水,营造水景,积沙为州,激流水波其内;四是有珍禽异兽;五是有名贵苗木;六是亭台楼阁众多。袁广汉这座精致的极具特色的园林被没收充官,汉代富商得到教训,不敢再轻易掷金于此类营建。
上林苑的宫殿为皇帝的行食所在地,皇帝所用毕竟有限,因而平时后妃们也因种种原因留居其中。如成帝许皇后被废时就在上林苑中的昭阳宫居住一年多,后又徙处林光宫中的长定宫。哀帝时许美人也曾居上林苑。
上林苑在汉武帝时最为壮观,司马相如正值盛世作赋,一篇《上林赋》使秦汉上林苑长期为后世所传颂。作为休闲游乐之所,上林苑风景优美,宫观众多,是炫耀国威的场所,因此皇帝常在此安排政治活动,接待来朝使者,如汉宣帝曾在平乐观接待匈奴使者及其他客人,匈奴首领也曾住上林苑中的蒲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