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生活的细化

一、 农耕生活的细化

《四民月令》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表述农业生产自然是其主旨。农业生产有很多内容,《四民月令》主要指出一年四季中多种农作物的播种、耕耘、灌溉、收割和储藏的具体时间节点。由于国土辽阔,书中内容不可能适合所有地区,主要是针对洛阳及其周边(周洛)而言。 (48)

一月份,过了雨水节气后,地气上腾,表层土质疏松隆起,把测地气露出地面二寸长的木桩 (49) 给掩埋了,去年地里的陈根也可以随手拔掉,此时要抓紧刨土翻地,给大田、畴田(指麻田)上粪。可以栽种的粮食蔬菜有春麦、畹豆(到二月底)以及瓜、葫芦、芥菜、葵菜、薤、大葱、小葱、香蓼、紫苏、苜蓿、杂蒜、芋艿和韭菜。芥菜和薤可以分栽。从本月初一到月底,可以移栽竹子、漆树、桐树、梓树、松树、柏树和其他杂树。会生果实的树在望日(十五日)前就要移栽结束,否则果树结实会少。第一个逢“辛”的日子,要扫除韭菜畦中的枯叶。从这个月到二月底都可以整修树枝,而到六月底则不能砍伐竹子、树木,否则会被虫蛀。

二月份,土壤完全解冻了,在松软的好地和河滩小洲的小片冲积地上可以开始耕作,此时适合种早谷子(好田要播得密些,瘦田要播得疏些)、大豆、苴麻 (50) 、芝麻和地黄。从这个月起到三月底,把树枝压弯埋进土里使它生根,两年以后可以截取下来进行移栽。这种移栽法,在1800年前是难能可贵的。

三月份,在三日那一天可种瓜,清明节后十天要在暖处埋生姜以备立夏出芽后可种到地里。适时的雨过后,可以分栽小葱,种粳稻(好田种稀些、薄田种密些)、早谷子、苴麻、芝麻 (51) 和胡豆。

四月份,立夏后可把上个月埋的生姜种到地里。天上降了适时的雨,种黍子、谷子是最佳时候,种大豆、小豆和胡麻(即芝麻)也合时令。此外,还可以分栽小葱。

五月份,可以耕麦田。适时雨后,可以种芝麻。夏至前后各二天,可以种黍子。夏至前后各五天,可以种谷子和牡麻(开花不结实,麻皮质量好)。这个月至夏至后20天,可以分栽稻子和蓼蓝。

六月份,是耘田锄地的重要时机,可以耕麦田。初六日,可以种葵菜。中伏后,可以种芜菁、小蒜,分栽大葱。大暑节后到七月底,可以培育瓠实,收芥菜籽。

七月份,耕麦田,收割杂草,种芜菁、芥菜、苜蓿、大葱、小葱、小蒜、胡葱,分栽薤。

八月份,劳动内容比较多,收成方面有:1. 收摘葫芦,埋藏在地下保鲜;2. 收割芦荻和杂草;3. 收采韭菜花和豆叶。种植方面有:1. 种大蒜、小蒜、芥菜;2. 种苜蓿和大、小麦。种大、小麦时有些讲究,近白露前,可以种在比较差的地里;秋分前,种在中等的地里;秋分后,要种在好地里。而种穬麦则没有土质好坏的要求。

九月份 (52) ,主要的劳动内容是:为了迎接秋收、使生产更有计划,先整治园圃,用泥涂仓囤,修理储藏谷物的容器和地窖。

十月份,七月种下的芜菁到了收成的时候,同时抓紧时间把其他庄稼也收回来,这个月可以栽种的项目不多,只有分栽大葱一件。

十一月份,主要的野外劳动是砍伐竹子和树木。本月有一项决定下一年是否丰收多产的工作要完成,就是对种子的优选。具体办法是:先量出各种谷物种子各一升,用小坛装好,埋在北面墙下背阴的地方。冬至以后50天,把它们分别掏出来,再量一次,其中体量增长最大的,就是本年最适宜种植的谷物。

十二月份,主要工作是为下一年的农活做准备,庄园主可以叫人配制修理各种农具,养好耕牛,并挑选能干的庄稼人。

这种把每月主要农耕内容写成条文的做法是建立在对整个生产环境极为熟悉的基础之上,它表明人们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物种甚至人文状况有了充分的掌握,百姓只要依照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