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秩序设计

二、 最佳的秩序设计

有了权力的保障,统治者的风化对象当然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如何使被统治者服从统治,同时又能提升其道德水平成为一个有为帝王的追求。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又能进一步巩固帝王的统治。就此,《白虎通义》从梳理社会秩序的角度入手,提出了著名的“三纲六纪”论。

什么是“三纲六纪”?《白虎通义》中有《三纲六纪》一篇,明确“三纲”即“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并引纬书《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同时又提出“六纪”作为“三纲”之辅助,即“诸父(叔伯父——引者)、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纲法天、地、人,数为三;纪法六合,数为六。何为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其关系准则为:“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这样,父子以至亲族之间的血缘婚姻关系和君臣以至师长朋友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合起来构成所谓“纲纪”。就像罗网一样,只要抓住纲纪,网目自然张开。“三纲六纪”就是为了“张理上下,整齐人道”,所以人们应“以纪纲为化”。

《白虎通义》进而阐明各项纲纪之间的关系。“六纪”是辅助“三纲”的:师长为君臣之纪,诸父、兄弟为父子之纪,诸舅、朋友为夫妇之纪。在“三纲”中,又以君臣关系居于首位,它是父子关系的升华:“夫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而且“不以父命废主命”,即君命与父命矛盾时必须从君命。“三纲六纪”释“父”为“矩”:“以法度教子。”而子则应“孳孳无已”地学习、遵循法度。又释“夫”为“扶”:“以道扶接。”释“妇”为“服”:“以礼屈服。”《白虎通义·嫁娶》指出妇事夫应兼有臣事君、子事父、弟事兄及朋友之道。妾事正妻则等同于侍奉公婆,其地位更为低下。

君臣是政治关系,夫妻、兄弟等是人伦关系,通过家国同构,《白虎通义》把两者统一为一个整体秩序。这是对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引申,不同之处在于《白虎通义》使这一秩序建立在宇宙论之上,显得更为神圣和牢不可破。

教化的主要内容为“礼乐”,理论根据在于《孝经》。《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白虎通义》对“礼乐”进一步发挥:“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王者所以盛礼乐何?节文之喜怒。乐以象天,礼以法地。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以荡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 (27)

教化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天子之学,它在三个重要场所进行,即辟雍、灵台和明堂。

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壁也,象璧圆,以法天也;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天子所以有灵台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阴阳之会,揆星辰之证验,为万物获福无方之元。……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 (28)

第二个层次为诸侯之学,其场所为泮宫。

诸侯曰泮宫者,半于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璜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余壅之,言垣,宫名之别尊卑也。明不得化四方也。 (29)

第三个层次在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乡里进行,教化对象为普通老百姓,活动场所是庠序。

乡曰庠,里曰序。庠者,庠礼义;序者,序长幼也。 (30)

具体途径是:

教民者,里皆有师,里中之老而有道德者,为右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悌、行义。立五帝之德,朝则坐于里之门,弟子皆出就农而后罢。示如之,皆入而复罢。其有出入不时,早晏不节,有过,故使语之,言心无由生也。若既收藏,皆入教学,立春而就事,其有贤才美质知学者,足以闻其心,顽钝之民亦足以别于禽兽,而知人伦,故无不教之民。 (31)

这样,通过从上至下的“行礼乐”“宣德化”,即能“通神灵、感天地”,“为万物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