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赋》,“述川渎之美”

三、 《江赋》,“述川渎之美”

郭璞的辞赋流传至今的有11篇,其中以赋命名的有10篇,据严可均《全晋文》所载,分别是:《江赋》《南郊赋》《巫咸山赋》《登百尺楼赋》《盐池赋》《井赋》《流寓赋》《蜜蜂赋》《蚍蜉赋》《龟赋》。除了《江赋》,其余均为残篇。历代对郭璞的辞赋评价甚高,称其为“中兴之冠”。其中的《江赋》又是最负盛名的一篇,《晋书·郭璞传》云:“璞著《江赋》,其辞甚伟,为世所称。”

在郭璞之前,赋大多描写海。如东汉班彪、班固的《览海赋》,建安时期曹操、曹丕的《沧海赋》,王粲的《游海赋》,西晋潘岳的《沧海赋》等等,郭璞的《江赋》则是较早以长江为题材的赋。《文选》李善注引《晋中兴书》云:“璞以中兴,三宅江外,乃着《江赋》,述川渎之美。”

《江赋》从三大方面刻画了长江之美:

第一,水德之美。古人称水有五德,郭璞继承了这一说法,但并没有完整依照五种德性分别对应来写,也不注重五德的具体所指,而仅是从泛化的意义,把长江与人们熟悉的道德特征联系起来。赋的开头,即盛赞长江“实水德之灵长”。然后,从实际地理的角度简述了长江从发源地岷山开始(古人的看法),沿途经洛水、沫水,穿越巴郡、梁州,冲巫峡,跻江津,最后汇入东海的过程。其中最具水德的品性是它的吞吐功能,“吞”指长江具有“仁”之类的德性,兼收并蓄,能吸纳沿途大大小小的水域。从大的方面,“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从小的方面,“纲络群流,商搉涓浍”。“吐”则指它不是一味地吸取,而是把吸纳的水又无私地分流出去,“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体现了“义”的德性。此外,长江“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滋润了两岸广阔的土地,给炎热的南方带去了清凉,江水所润湿的广大领域成了代表文明之所在。对“水能润物”的这一质朴品性,郭璞一直有着执着的信念,在《井赋》中他也写到水“信润下而德施”,可见,当中体现了一条道理,即从最简单直观的角度入手即能挖掘到对象的美。

第二,水势之美。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域,其流经之地出现了各种水势,它“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朝”,在三峡地带,尤为壮美,作者以极富动感绚丽的文字,激赞其“绝岸万丈,壁立赮驳。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澓增浇,涌湍叠跃。砯岩鼓作,漰湱泶灂。 ,溃濩泧漷。潏湟淴泱, 瀹。漩澴荥瀯,渨濆瀑。溭淢浕涢,龙鳞结络”,引文中连用30多个带“氵”字旁的双声连绵词形象地模拟出荆门这一段江水惊涛骇浪的磅礴气势。过了三峡,江面渐宽,在“曾潭之府,灵湖之渊”处,江水与湖泊相为供应,“澄澹汪洸,瀇滉疡泫。泓汯浻澋,涒邻渊潾。混澣灦涣,流映扬焆。溟漭渺湎,汗汗沺沺”,人们看到水势回旋,深广澄澈,而在水气氲氤、云烟缭绕中的湖泊,“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则是水天界限模糊,略显神秘,以致“察之无象,寻之无边。……类苎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38) 这样,经过一动一静的比照,长江流势出现了富有张力结构的美。

第三,物产之美。长江除了气象万千,又是“珍怪之所化产,傀奇之所窟宅”,内藏丰富的物产。作者用赋家铺叙的笔法勾勒出长江水里游的、岸上走的、天上飞的各类物产,用今天的归类法,可分为:

1. 动物类(鱼类、羽族、珍稀物产):江豚、海狶、叔鲔、王鳣、、鲉、鲮、鳐、、鲢、鲸、鮆、獭、蜼、玃、鸳雏、潜鹄、虎蛟、钩蛇、、鲎、蝞、王珧、海月、土肉、石华、三蝬、蚽江、鹦螺、蜁蜗、璅蛣、水母、紫蚢、洪蚶、琼蚌、石砝、蜛蝫、玄蛎、龙鲤、九头鸧、三足鳖、六眸龟、赪蟞、文、条庸、神蜧、马、水兕等。

2. 植物类(水生植物、岸边所种植物):纶、组、紫菜、绿苔、石帆、萍、橉杞、栛梿、桃枝、筼筜、葭、蒲、兰、红、毦、茸、菱荷、水蓏。

3. 矿石类(水底岩石):余粮、沙镜、金矿、丹砾、云精、烛银、珕珋、璇瑰、水碧、潜琘。 (39)

综上可以看出,作者对长江丰饶物产进行极力铺叙,也是对长江水德的歌颂。

此外,郭璞除用多数篇幅来表现长江的自然景观外,也关注了长江的人文景观。依照自己的爱好,郭璞列了一批神仙人物,他们是:海中来回巡游的神童,泠然而飞的仙人琴高,倚浪傲睨的河神冰夷,颦眉远眺的仙女江妃,遁形于大波的阳侯,合精气的奇相和湘娥;历史人物有:荆飞、要离、屈原、周穆王、郑交甫。最有意思的是描绘了一批生活在长江边的高人隐士,说他们“衣则羽褐,食惟蔬鲜。栫淀为涔,夹潨罗筌。筩洒连锋,罾比船。或挥轮于悬碕,或中濑而横旋。忽忘夕而宵归,咏《采菱》以叩舷。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神仙太遥远,历史已不再,也许隐逸就是郭璞认为的最好的人生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