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文物之美
汉代,践行儒家礼仪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礼仪的铺排展示的是权力的文明化过程,其带动的环境有一定的审美效应。在礼仪构成中,器物的设计与仪式的表演是两项最重要的内容。很多记载中西汉行礼事件都较简约,能较详尽展现一个完整礼仪的除了前述的汉初刘邦的登基仪式,就是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太皇太后(孝元皇后王政君)赐九锡 (10) 给王莽,此篇篇幅较大部分用于描述了行九锡礼的相关器物。
是年五月庚寅,王莽时任安汉公,太皇太后临于前殿,回溯了王莽多年来的丰功伟绩,依照《周官》《礼记》 (11) 有关九锡的记载,开始赏赐,王莽磕头拜谢:“受绿韨衮冕衣裳,玚琫玚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旗九旒,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家令丞各一人,宗、祝、卜、史官皆置啬夫,佐安汉公。在中府外第,虎贲为门卫,当出入者傅籍。自四辅、三公有事府第,皆用传。以楚王邸为安汉公第,大缮治,通周卫。祖祢庙及寝皆为朱户纳陛。” (12)
九锡,源于西周时期,是天子用来奖赏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物,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用它来赐予臣子,是最高的一种礼遇。在武帝朝,就曾议论恢复“九锡”之礼。 (13) 王莽受此礼,为秦汉以来的首次,后在魏晋南朝也流行过。为何选取此礼,决定权已不在刘氏政权这边,而是王莽及其姑母王政君。在王莽功高盖主之时,名义上的主子要赏赐给他的礼制名目很大可能是王莽事先选定的,王莽迷恋古礼,古礼中的最高荣誉——九锡,自然成为他的首选。后来的类似事件有曹操被东汉授九锡以及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等,皆含有主子已忌惮下属,以此礼来笼络、讨好部下,而不仅仅是嘉奖之意。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乎“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正因为此,有些功臣为避嫌疑拒受九锡,如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魏之后再接受。《三国志·蜀书·李严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云,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从上述引文中可看出,王莽接受的“九锡”包括:一、衣服,绿色的围裙、礼服、礼帽和日常穿的衣裳,镶着玉的佩刀,歧头靴子,表明被赐衣服者能安民。二、车马,带响铃的辂车和四匹马,悬垂九束绦子作装饰的大龙旗,皮革做的武冠和白色战袍,戎车和四匹战马,赐以车马意在嘉奖德行。三、弓矢,有红色弓箭和黑色弓箭,被赐此礼器意为“能征不义”。四、斧钺,府门左边竖着红色斧铁,右边竖着金色斧铁,盔甲各一领,拥有此礼器意为“能诛有罪者”。五、秬鬯,香酒两卣,玉勺两只,行孝道备者才能得此礼器。六、命珪 (14) ,意为“符信”,《通典》有“天子锡诸侯命珪,以为符信,珪者,诸侯所执以朝觐之瑞也”,王莽得到的是象征最高级官爵的九命青玉圭两枚。七、朱户,王莽祖宗的祭庙和寝庙都可以安装红漆大门,得此特权,意为“民众多者赐之”。八、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其含义则指“能进善者赐以纳陛”,王莽得此礼器,其祖宗的祭庙和寝庙都可以营造檐内台阶。九、虎贲,意为“能退恶者赐虎贲”。进而设置宗官、祝、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家令、家丞各一人,宗、祝、卜、史等官都设啬夫,以共同辅佐安汉公。
王莽受“九锡”之礼,器物本身并不贵重,远不如土地和黄金实用,但表明的是至高的荣誉,只有文武俱全、为民所爱戴者才能获此殊荣。对王莽来说,这些华丽的器物和仪仗的背后,直达的是位高权重的实义,是一种大善的象征。它们在帝王和臣子之间立下了一道最后的防线,权力的天平时刻都在变化。从史实看,这一次的赐礼,实际上是后来帝位禅让的预演。当臣子的力量超过君主时,通过双方都能接受的仪式进行权力的让渡,而不是掀起一场浩劫,无疑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美的表现。
(1) 班固:《汉书》,第3014页。
(2) 班固:《汉书》,第3014页。
(3) 同上书,第3012页。
(4) 同上书,第3012—3013页。
(5) 班固:《汉书》,第3040页。
(6) 班固:《汉书》,第3019页。
(7) 按六种币种应作“钱”,但存世文皆作“泉”,如“小泉直一”“大泉五十”。
(8) 取名“五均六筦”,是在当时托古改制的风气下,由儒士刘歆以“《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汉书·食货志》)为依据而提出来的。
(9) 班固:《汉书》,第988—989页。
(10) 锡,同赐,《公羊传·庄公元年》记载:“锡者何?赐也。”
(11) 《周礼·春官·典命》曰:“礼有九锡。”《礼记·王制》曰:“上公九命。”
(12) 班固:《汉书》,第2993页。
(13) 《汉书·武帝纪》记载:“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颜师古注引应劭语,以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百人、斧钺、弓矢、秬鬯为九锡。汉武帝的提倡,点拨后代的篡位者为最后登基找到了一个试探是否有可行性的仪式,从这意义上说,汉武帝无意中给刘氏江山埋下了祸根。
(14) 古籍记载,有的九锡有乐县(悬)而无命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