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胜之书》的环境美学思想

第七章 《氾胜之书》的环境美学思想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农学著作,由氾胜之编著而成,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农书,它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氾胜之,泛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生卒年不详,有明确记载其生平的是《汉书·艺文志》,说他在汉成帝(前32—前7年)时当过议郎(农业顾问)。原书称《氾胜之十八篇》,在两宋之间失传,后人从各种北宋以前古书引文中汇集整理出来 (1) ,字数近3700字。

氾胜之作为重要的农官,曾以轻车使者、黄门侍郎的身份,“教田三辅”,深入到关东平原广大地区视察庄稼长势,识别干旱高坡地带的土壤习性,拜访农民学习田间技术,在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农事活动,又结合当时他所能接触到的农耕知识,从而写作成书,这样他的著作就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氾胜之书》作为辑本,字数虽少,内容却十分丰富。它包括抓紧农时、鉴定土壤、选种区田、浇灌施肥、收割贮藏等完整农事过程,涉及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13种作物的栽培技艺,集中保存了西汉以前及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为健康农业环境的营造以及农业发展提供了长久宝贵的意见,在古代中国农耕文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