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环境美学思想

第十四章 道教的环境美学思想

阴阳五行建立起一个与庞大的帝国相匹配的程式化环境,由于整个汉文化思想来源的多样性,“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没有真正灭掉其他诸家思想,特别是道家,在汉代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汉初国力及思想活力的恢复很大程度就是依赖于对黄老思想的提倡。于是,自然环境在道家的关照下就获得了其思想性存在,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受道家影响较深的《淮南子》即以此认为对自然要“各得其宜,因地之势”。道家的这种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借道教得以张扬。

道教源自道家,但对道家的核心精神进行了世俗化和实用化的处理。从环境美学的意义来理解,道家主要塑造人的心灵空间,在先秦诸子争鸣中,道家以占据了回归自然环境的心性维度来彰显其特色,仅在语言的层面上得到阐发,并没有更多的实体空间可以对象化。而到了道教兴起以后,由于有了世俗界特别是政权的支持,修道者得以在现实界践行出他们理想的“洞天福地”。

魏晋时期的道教人物主要有郭璞、葛洪、陶弘景,他们内外兼修,不但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从内境到外境都营造出了他们理想的道教环境。当然,道教全方位的思想开端包括环境美学思想还必须从东汉的《太平经》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