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太平经》
据《后汉书》记载,《太平经》原名为《太平清领书》,作为早期的道教经典,通过假托神人(又称天师)与六方真人对答的方式来展示原始道教教义和方术,内容驳杂,既可以成为入世的指导,为天下开出一套太平的蓝图(书名就代表了全书的主旨),甚至成为造反的根据(张角的太平道起事就是以之为号令),又有人生伦理之则,以及道教所专长的长寿、成仙、养生、祛病、通神、占验之术,以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从中宣扬灾异祥瑞、善恶报应观念,可称为早期道教的百科全书。《后汉书》就记载襄楷上疏称《太平经》为“神书”,它“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 (1) 。
“太平经”的“太”就是“大”或“天”的意思,“平”指“地”,地平即能养万物,“经”即“恒常”之意。《太平经》中描述了所谓“太平”的内涵,即:“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平者比若地居下,主执平也,地之执平也。” (2) 合起来,“太平经”就是“以致治太平,除灾安天下” (3) 。《太平经》把天地之理分第一善为“乐生”、第二善为“乐养”、第三善为“乐施”。 (4) 从对这至善之理的判断看,《太平经》的思想核心就是充满了对生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