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活、生产的时令
《四民月令》虽然主要是规范生产内容,但在劳动之余,有一个重要的生活环节必须完成,就是整个群体参与的祭祀活动。一月份作为一年的开端,其祭祀尤为重要,书中写道:
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前期三日,家长及执事,皆致齐焉。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于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60)
祭祀在整个生存活动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通过特定的仪式把一直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置于另一种活动之中,使俗世中的人能与神灵和祖先在心灵中获得在其他场所不可多得的交流、冥合。在精神生活贫乏的漫长古代社会中,它就是一种深切关注古人精神世界的必要活动。年初的这次“祭日”,使生活于世的人整个身心安置得“欣欣如”,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秩序感。
此外,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特别是儿童以上的青少年(15—20岁)必须在农活还没开始前到太学跟有造诣的老师读书。学习内容主要是五经,五经外的杂说要避免接触。看到砚台不再结冰了,催促小孩(9—14岁)入小学,学习识字和计数知识。不读书的纺织女工在本月要抓紧织布。
在一月份,要做好与饮食关系最大的三件事:酿酒、制药和做酱。 (61) 庄园主叫主管酿造和馔饮的管家开始酿春酒和做各种酱。做酱时,上旬先炒豆,中旬把豆煮熟,与不同配料做成鱼酱、肉酱、清酱。利用做大酱剩下的碎豆做“末都”(也是一种酱)。到六七月之交,可以分一些酱腌制酱瓜。至于制药,在一个逢“除”的日子(或者十五日),则要配制各种药膏、小草续命丸、外敷散药和马舌下散等药物。其中,部分外敷散药可以通过收集白狗的骨头及其肝、血来配制。
二月份的祭祀有两项内容。一是在太社之日,“荐韭、卵于祖祢” (62) ,拜祖庙前要斋戒、洒扫和洁身,并用韭菜这种时令蔬菜做祭品来表达对家神的怀念。用时令食物作为祭品属“荐新礼”,《礼记·王制》说:“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二是祖庙祭拜归来,当天晚上,从冢薄上查明逝去先人的名字和地位,准备好祭坟的用具,第二天去上坟。如遇到国君下达使命要完成,则请筮师另找其他适宜日子再去祭坟。
这个月榆荚结实了,趁青嫩的时候采下来稍微蒸一下晒干储藏,到冬天用来酿酒,又滑又香,很适合给老年人补养身体。榆荚颜色发白快要落下时,抓紧时机采摘下来,其仁可以做酱。经济作物及药材方面,可以采集桃花、茜草(即染绛草)、栝楼根(治疥癣、肿毒)、土瓜根和苍术;近山可以采乌头、天雄和天门冬。
二月份还不是农忙时节,在天气和暖的日子,人们可以练习箭术,以备贼寇等不虞之患。对要结婚的人来说,在本月内择个好日子把事情办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养蚕还没开始,庄园里管事的趁空叫女仆拆洗冬衣,并裁做新的夹衣,有剩下的绸子,就做成秋衣。为迎接大规模粮食春播的到来,市场上栗、黍、大豆、小豆、麻、麦的种子要开始流通。此外,收进柴薪和木炭也是这个月的一项生产内容。
三月份没有祭祀内容,但由于它是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段,冬贮的粮食吃完了,桑椹和麦子还没成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须引进另一个重要内容,即注重道德修养,要顺时乐善好施。依照人之常情,先救济血系亲族然后扩大至其他人群,实施的原则是:不为名为利,量力而行,济贫不济富。
由于本月农活比较少,可以乘机疏通沟渠,修理墙壁、房屋,为雨季的到来做准备。门窗也要加固,防止春天饥饿时有人入室盗窃。
从本月到夏至,光照强烈,有利于油漆和晒制各种药膏。
本月,蚕事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内容。在清明节时,庄园主就要叫蚕妇整理修缮蚕室和蚕架、蚕箔、蚕笼等各种养蚕器具。有了这种预见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谷雨后,蚕蚁都出齐了,蚕妇们就要专心投入到养蚕的劳动中,不做别的事,如有人不听使唤,就要受处罚。
商业方面,可以粜卖黍子和买进布匹。
四月份没有祭祀和道德劝诫内容。立夏后,蚕大眠大食,之后入簇作茧,蚕妇们须抓紧缫丝,先剥取乱丝,把茧头制成丝绵。之后细心地络丝、上筘,载上织机,开始织绸。
本月初四日,可以酿制醋、酱。有特色的酱是用鲖鱼做成的酱。药材方面收芜菁子、芥子、葶苈子、冬葵子和莨菪子。买卖方面可以籴进穬麦(没有皮,不带芒的大麦)及大麦,收买陈旧的丝绵。另外有一件要做的事是制作枣泥米粉干粮,以备佣人出外办事可带着吃。
五月气候湿热,要注意器具的保养。角弓和弩的弓弦要放松,系弦的耳索从弓绡上解下来。松竹木弓的弦也要松下来,之后把整张弓放进袋里。对毛毡、皮裘、毛羽类及箭翎等用品,则用灰收藏起来。挡雨的油衣要挂在竹竿上,不要折叠起来,以免粘连。雨季将要来临,要储备米谷、柴炭,防备道路泥泞不好走。有时间割青草喂牲口。麦子已经收回来了,多做些干粮,外出时用得上。
本月夏至前后各十天,饮食要清淡一些,此外,一直到立秋,不要吃汤煮的没有发酵的面食。这个月,可以做榆仁酱和肉酱。
买卖方面,可以粜卖大豆、小豆和芝麻,籴进穬麦、大麦、小麦。夏至后,可以籴进麸糠,晒干后装进瓦坛,用泥密封坛口,不会生虫,到冬天用来养马。此外,可以买进旧丝绵和绸绢、布匹。
六月初伏之日,要到祖庙去祭祀,祭品要用麦和瓜。 (63) 六日开始可以为酿酒做曲,或到二十日把小麦磨碎,至二十八日加水和好,放进曲房罨曲,到七月七日,罨曲阶段算完成,之后继续按制曲程序进行。制曲的量按每家经济情况而定。药物方面可以种冬葵。大暑过后到七月底,可以盐渍或酱藏瓜类。
本月可以烧灰,淋取灰汁作为媒染剂来染成青色、红青色等杂色。中伏后,种冬蓝,到八月可制成蓝靛以用作染料。此外,庄园主可以叫负责纺织的女工织绸縳 (64) 。
买卖方面,可以粜卖大豆,籴进穬麦、小麦,收买绸縳。
七月份,在四日这一天,整理曲室,装备好曲架、曲箔,收取干净的艾叶。六日,加工做曲原料,整修好磨碎的工具,到七日正式进行做曲。
本月不做酱和酒,而是腌藏韭菁(即韭菜花)。药物方面,收取侧柏的果实。
从处暑到重阳节,该拆洗旧衣,缝制新衣、夹衣和薄棉衣,为应对天气转凉做准备。
买卖方面,可以粜卖大豆、小豆,籴进麦子,收买生熟绸绢。
八月份,在祭祀期间,年长的和管事的都要斋戒、洁身、洒扫,并严格按照祭祀本来安排祭品。太社之日,要到祖庙去祭祀,祭品是黍和豚; (65) 第二天,祭坟,祭品改为麦和鱼。此外,还要择好日子,去祭拜常年尊奉的神灵。本月前面七天,不要到正在办丧事和哺乳的人的家里去串门。如果要娶媳妇,本月是个好时令。
天气稍稍凉爽些,和正月一样,小孩又该上学了。同时,要做应对寒冷的准备,趁早把生帛煮成熟绸,染上合适的颜色;整治新旧丝绵,拆洗旧衣裳,缝制新衣服;趁皮毛制的鞋子便宜,事先买好,以备寒冬时穿。此外,可以准备练习射箭,把角弓和弩弓安装起来,坏的修理好,歪的放在正弓器上校正,再缚上耳索和弦;竹弓和弧(木制的弓)也要上弦张设着,随时待用。
本月可做末都酱,捣制辛香调味佐料,干制葵菜,制干地黄,籴进黍子,粜卖麦种。
九月份,慰问宗族中孤、寡、老、病及生活困难的人,拿出多余的钱财救济贫困者。同时,又要修理兵器,练习箭术,以防备铤而走险的盗贼。
本月可以收集菊花、枳实作为药材,鲜藏或咸藏茈羌(即生姜)、蘘荷,腌渍或干制葵菜。
十月份,农活几乎干完了,家里的活相应增加。为抵御寒冬,要抓紧修筑围墙、墙壁,封闭北向的窗户,用泥涂塞门户的缝隙。五谷都已收回,有了一定的物资,应集中商议如何资助族里的贫穷家庭,特别是人已去世很久但还没钱入葬的人家,同宗族人应共同帮助埋葬,费用按照亲疏、贫富的差别进行分摊,公平收取,鼓励竞相表率,以促动不相跟随的人。有了空闲,和正月一样,大人应催促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子弟入太学学习。十月份的这些做法,对形成一个稳定的小社会极为重要,特别是资助族里的穷困家庭,既能安定人心又为国家分忧,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有稳定感和幸福感。由于族里的穷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不会形成平均化的懒散状态,加上有一定的激励鞭策机制,它们联结成一良性的组织结构要素。
本月第一个逢“辛”的日子,管理庄园酿造和饮品的管家(典馈)要开始浸曲,等曲浸透后,就可以酿冬酒了。由于春酒已经用完,有了冬酒,正好可以接上全年的酒水供应。祭祀时,冬酒跟韭菜炒蛋一起作为祭品可用在冬至、腊日,甚至开春的正旦、祖祀之祭上。其中,腊日之祭品还有猎物腌制成的干肉。 (66) 此外,在冰冻之前,可以煎熬饴糖浆和制作硬饴;整个月都可以盐渍或酱藏瓜类。
买卖方面,可以卖出丝织品和旧丝绵,籴进谷子、大豆、小豆和麻子,采收栝楼。
十一月份,本月除了有一个关于冬至的祭祀内容(见上一节),与精神生活相连的就是学习。由于砚台的墨水已结冰,不适宜写字,叫小孩多读《孝经》、《论语》、运算口诀和识字课本。
可以在家里酿造肉酱,到集市上籴进粳稻、谷子、大豆、小豆、麻子。
十二月份,最重要的农事外的事件是围绕着腊日的祭祀,此外,就是制作药材。如腊日祭后余下的灸脯,烧煮后的肉汁喝下可以退出肉里的骨,放在瓜田的四角可以除去瓜中的虫(蠚虫);在东门砍下的白鸡头,可以配制外敷散药;收集牛胆,可以配成治小孩惊风的药。
整个一年的生产中,除了农作物的耕作和收成,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药物的种植和配制,这两类作物的生产没有轻重之别,都是生活必需品。药物不是每天都用得上,却是健康的保障,所以农民把它当作粮食一样来生产,以备不虞。当然也可能平时就把药物当作粮食,虽然不是天天食用,但偶尔先行服食某些药物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这是最符合中医精神的做法。中医不擅长治病,其核心追求在于防病,所以事先服下某些被当作药材的作物,在身体内形成一个防御某种疾病的环境,甚至整体上都有了能对付各种疾病的身体。
(1) 有学者认为《礼记·月令》在东汉时才成书,但考察其思想内容还是符合先秦时期人们的认识,故可当成“月令”命名的最早出处。
(2) 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38页。
(3) 《盐铁论·除狭第三十二》就曾论及这一时期郡守一级的重要性:“今守、相或无古诸侯之贤,而莅千里之政,主一郡之众,施圣主之德,擅生杀之法,至重也。非仁人不能任,非其人不能行。一人之身,治乱在己,千里与之转化,不可不熟择也。”
(4) 见班固《汉书》第120页注释(三)。
(5) “文学”派就指出:“高皇帝之时,萧、曹为公,滕、灌之属为卿,济济然斯则贤矣。文、景之际,建元之始,大臣尚有争引守正之义。自此之后,多承意从欲,少敢直言面议而正刺,因公而徇私。”可见,有“争引”“直言”的时期多重要。“文学”派的这一征用为自身的“以言参政”作了申辩,也透露出当政者能接纳不同意见是彰显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使是在当政者内部上下级之间有此宽容度,也对社会生活有积极作用。
(6) 完整主张是:“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趣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寡功节用,则民自富。”见《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
(7)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45页。
(8) 同上书,第3页。
(9)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55页。
(10) 同上书,第51页。
(11) 在《盐铁论·国疾》中,“文学”派是这样描写这一“自足自给”的画面的:“常民衣服温暖而不靡,器质朴牢而致用,衣足以蔽体,器足以便事,马足以易步,车足以自载,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理心而不淫,入无宴乐之闻,出无佚游之观,行即负嬴,止则锄耘,用约而财饶,本修而民富,送死哀而不华,养生适而不奢,大臣正而无欲,执政宽而不苛;故黎民宁其性,百吏保其官。”
(12) 语引《孟子·梁惠王上》,与今本文字略有不同。
(13)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5页。
(14)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69页。
(15) 同上。
(16) 《淮南子》的“五遁”也谈论人们在膨胀欲望驱使下导致的天下失序的情况,两者不同在于:“五遁”是以“五行”的格式来归纳出五种类型,而“散不足”则以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为线索来展开。
(17)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36页。
(18) 《易·系辞下》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是野,不封不树。”
(19) “贤良”把当时堕落现象归纳为八种类型:宫室奢侈、器械雕琢、衣服靡丽、狗马食人之食、口腹从恣、用费不节、漏积不禁和丧祭无度。“散不足”比较集中谈论古今不同,如要扩大此类问题,整个论辩的其他部分都可作如是观。
(20)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26页。
(21) 同上。
(22)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2页。
(23) 同上书,第3页。
(24)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1页。
(25) 同上书,第25页。
(26) 同上书,第2页。
(27) 同上书,第44页。
(28)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4页。
(29) 同上书,第2页。
(30)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45页。
(31) 同上书,第46页。
(32) 《诸子集成·盐铁论》,第26页。
(33) 同上。
(34) 班固:《汉书》,第2966页。
(35) 这50条包括:春20条(孟春11条、仲春5条、季春4条),夏12条(孟夏6条、仲夏5条、季夏1条),秋8条(孟秋3条、仲秋3条、季秋2条),冬10条(孟冬4条、仲冬5条、季冬1条)。有的条文还附有“谓——”的解释内容,共有39条。
(36) 以下思路受刘希庆《从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看西汉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载于2003年第4期《北京城市学报》)一文的启发。
(37) 完整句子为:“敬授民时,曰扬谷,咸趋南亩。”取自《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孔安国传: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引者)。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扬谷”即旸谷,太阳升起的地方,指东方,又引申为春天。
(38) 以下有关《四时月令五十条》所有引文和释意主要参考冯卓慧《从〈四时月令〉诏令看汉代的农业经济立法》(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总第116期)一文的翻译。
(39)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上、中、下)》,第511页。
(40) 同上书,第528页。
(41) 皇甫谧等:《帝王世纪·世本·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版,第54页。
(42) 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6页。
(43) 《荀子·王制》有:“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管子·立政》也有:“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夫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使民于宫室之用、薪蒸之所积,虞师之事也。”
(44) 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完整文字应为:“毋竟川泽,毋漉陂池。”
(45) [美]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青岛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46) 同上书,第10页。
(47) 《四民月令》中所说的“家长”就是庄园主,庄园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隶属于庄园主的“佃客”,但出现构成庄园生产职能的“典馈”(管酿造和饮食品)、“蚕妾”(管采桑养蚕)、“女红”(管纺织)、“缝人”(管缝洗衣裳)、“司部”(负责收采榆英及其他野生植物)以及管理其他事务的“家人”“执事”等,可看出书中所反映的对象就是发生在庄园里的生产及生活现象。
(48) 以下有关每月的生产、生活内容的介绍参照了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一书的译文。
(49) 《氾胜之书》记载测量地气的方法,详见本书第七章第二节。
(50) 指结果实的大麻,籽黑色,坚实沉重为好,其茎作火烛,不用来织布。《四民月令》中记载,大麻为雌雄异株:牡麻(雄株,有花无实,其子青白,两头尖而轻浮,见五月“月令”)和苴麻(雌麻)。这种对植物性别的认识,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51) 耕种早谷子、苴麻、芝麻这三种粮食作物同二月份。
(52) 《四民月令》缺第九卷,现有的内容是编者根据历代转引的材料编纂而成的。
(53) 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57页。
(54) 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第658页。
(55) 缪桂龙选译:《四民月令选读》,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22—23页。
(56) 参见崔寔著,缪启愉辑释《四民月令辑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77—78页。
(57) 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1页。
(58) 十二月腊祭的祭礼与《礼记·王制》相吻合:“庶人……冬荐稻。……稻以雁。”
(59) 班固:《白虎通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61页。
(60) 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第1页。二月春社的祭礼与《礼记·王制》相吻合:“庶人春荐韭……韭以卵。”
(61) 这三件事在庄园中是除地里劳动外贯穿整年的重要活动。
(62) 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第19页。
(63) 夏至的祭品与《礼记·王制》所记相吻合:“庶人……夏荐麦……麦以鱼。”
(64) 《诗经·幽风·七月》记载“八月载绩”,周时八月就是汉时的六月。縳是绢和薄纱、绉纱之类的丝织品。
(65) 八月秋社的祭品与《礼记·王制》所记相吻合:“庶人……秋荐黍……黍以豚。”
(66) 应劭《风俗通义》卷八说:“腊者,猎也。”可见腊日之祭用猎物干肉,是有其特殊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