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土相宜的物产

一、 与水土相宜的物产

针对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其相宜的物产,当时人所形成的共识大致有:“白水宜玉,黑水宜砥,青水宜碧,赤水宜丹,黄水宜金,清水宜龟。汾水蒙浊而宜麻,泲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洛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平土之人慧而宜五谷。” (13)

依照方位的不同,从纯自然的角度,《淮南子》记下当时人们认为最美好的产物。其文说:“东方之美者,有医毋闾之珣玕琪焉。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14) 在这九个完整方位的排列中,中央部分出产的物种特别引人注目,“中央之极……五谷之所宜” (15) 。中央在五行方位中属土,上文所谓“平土之人慧而宜五谷”,与此处句意相通。

五谷属生活必需品,其他地方的产品不是宝石,就是异物,用今天的眼光看,中央之外的这些自然物比较具有观赏性,不是为了生存功利而被人重视,更多是为了“美”。中央与四周的不同隐约暗示中原与蛮夷的习惯性区分:文明的中原人较注重实用性的产物,“野蛮”人则关注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依照美的超越特性来衡量,蛮夷更具有审美的眼光。当然这种评判的话语出自中原人,“野蛮”人以不太实用而只为愉悦的东西为美,只是一种猜测。诚然,把真正“美”的东西赋予野蛮人不是文明人之所愿,他们认为真正的美属于“五谷桑麻”。至于中原地区把各地的好东西罗列出来,除了文本相传的习惯,四夷之美仅列入耳目之乐,这是一种被视为低等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