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匈奴,北边环境的修复

一、 和亲匈奴,北边环境的修复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弑父自立的匈奴冒顿单于先示弱后乘机灭了东胡,又在西面击走月氏,紧接着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西域大部分地区。然后向北又控制了浑窳、屈射等国,向南则利用秦末中原战火不断的时机,吞并了楼烦及白羊河南王管辖之地,收复了在秦时被蒙恬占领的河套以南地区,“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 (17) 。匈奴一时成了北方最强的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冒顿时期,匈奴人有明显的疆土意识。先前在东胡强盛时,强迫匈奴割地,冒顿单于就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18) ,显示出对主权疆域的高度重视。这种领土意识在匈奴内部依然受重视,他们对各势力集团的领地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分,各守其土,“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东,接秽貉、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单于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 (19) 。显然,匈奴的疆土认知水平比秦时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反观出在汉朝,疆土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国家作出重大决策时的影响日益明显,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匈奴人的大军攻至晋阳,汉兵予以反击。冒顿用计诱使汉兵履险境,致使统帅刘邦在白登山受困七天。两年后,刘邦派刘敬与匈奴订立和亲盟约。从此开启了战斗外另一种与匈奴相处的模式,即以婚姻为纽带互通有无从而获得共惠共赢。

吕后时,冒顿写信侮辱吕后,大将樊哙主战,而中郎将季布则主和。吕后采纳季布的意见,忍辱与匈奴继续修好。

文帝时,冒顿之子老上单于继位,文帝派遣宗室公主远嫁给老上单于,不料作为护送使者的宦官中行说竟然投降了匈奴,致使汉朝与匈奴持续很长时间的友好关系被破坏,文帝虽多次致信老上表明互守传统和平相处的信用,但还是出现了冲突。最大的一次战斗发生在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彻底消灭了在西域的宿敌月氏国,力量大增,老上单于随后挥师十四万直达彭阳,其先头部队纵火焚烧了大汉的回中宫,前哨铁骑直逼长安。汉文帝进行反击,单于留塞内月余才去。此后,双方又有几次冲突,汉文帝总是以防御为主,同时又与匈奴保持书信、和亲渠道的畅通,几十年间,汉朝与匈奴的国计民生没因出现战斗而导致过分惨烈的破坏。

景帝时,汉朝又三次连续与匈奴和亲通好,虽在景帝六年(前151年)、后元二年(前142年)发生匈奴入侵雁门等地事,但并没有引起大规模战争,这就为汉初中原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