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教案的设计能力

一、弹性教案的设计能力

传统教案的设计,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往往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确定,到教学步骤以及板书设计的安排;从课堂中的提问、答案,到教师要讲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个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都必须丝丝入扣,一着不漏。这种预设过细过密毫无弹性的教案无法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更谈不上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要呈现动态生成性,就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弹性化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我们所讲的“弹性化教学方案”,是相对于上文所述的传统教案而言的,要求设计时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引入到了教学过程,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基于弹性化教学方案的特点,设计这种教学方案的能力最基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教师学会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设计教案时,既要根据教师解读文本的经验设定教学预期目标;同时还要设定出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以及可能的期望发展等方面,当然,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二是需要教师学会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时,重点策划好课堂的主要环节的时间、推进的方式等方面的大致框架,同时,还要策划好教学行进中师生对话、师生间互动方式、时间以及活动结果的预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