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问题的预设能力

三、开放性问题的预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由预设而产生的有效生成还可以是由教师预设的开放性问题所引发。开放性的预设问题容易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擦出思想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建构起开放性问题的预设能力。第一要把握设问方式的开放性,要避免“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发问或设置对学生的思维限制性太强的问题。如讲授《项链》,如果向学生提问:玛蒂尔德是可怜的还是可恶的?值不值得同情?这种提问方式只提供了两种选择,就会抑制学生多元思维,限制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很难有即时性生成。第二要把握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应多利用文本的空白点、生情点,在学生思维的疏漏处、易分歧处设置问题,这样就会使问题的答案丰富精彩,课堂教学生成就会大于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