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下足够的时间,让
学生慢读细品,咂摸语言的滋味,让学生浸润式习得
我们知道,学生与课文作品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自己经过细读、默读,先和作品进行过“对话”,然后再和老师或与同学“对话”,课堂教学才会有质量和意义。温儒敏先生曾经讲到:“浸润式习得,语文阅读教学最佳的境界。语文课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尤其是诗词课,还有文言文的课,更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没有反复阅读,那情味就出不来,语感就出不来。集体朗诵也有必要,但不能取替个人的默读,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就可能破坏‘涵泳’的感觉。现在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默读与细读中咀英嚼华、涵泳浸润。”“没有默读和细读,没有涵泳,也就没有成功的语文课。”[1]温先生在教导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悟、玩味文本的语言,穿行在文本的语言的丛林中,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唯有如此,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体验和熏陶,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探讨去逐步加以解决,感受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都很自然得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就能够获得提升,这样的课堂也才会拥有“语文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