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理论

(三)“新基础教育”理论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最早提出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她的论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997年第9期《教育研究》)、《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2002年第5期《教育研究》)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她曾提出:“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烁的,也不是内发的”,“以动态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视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