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删减法
2025年11月16日
三、删减法
评点词语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有时不妨尝试将一些词语做删减处理,这样一来可以迅速地体会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如,在引领学生评点“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这一文段时,我先问学生:这一段中你会选择那一处文字来做评点?很多学生纷纷说选择“跑街,扫地,洗菜,淘米”,认为可以看出祥林嫂用繁忙的劳作的方式沉默地应对众人,以无声作不满的表示。这时我启发学生:“同学们,你把‘大家以为’这四个字删掉,看看是否可以?”于是学生重新细读文本、思考,就有了下面我们师生的评点:
生1:不能删掉“大家以为”,删掉了,这句话意思是说那伤痕是一种耻辱,就肯定了那伤痕是一种耻辱。
生2:我补充一下,删掉“大家以为”,就变成了所有的人都认为那伤痕是一种耻辱,包括作者在内;而加上“大家以为”,这里的“大家”应该指的是鲁镇上的人们,并不包括作者。
师:同学们理解评点得很准确。“大家以为”中的“大家”应当指的是鲁镇上的人们,他们受封建礼教“好女不事二夫”思想的毒害很深,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祥林嫂头上的伤痕是“耻辱的记号”,保留“大家以为”,表明这是鲁镇流行的看法,同时又暗含着其实不是耻辱,表示一种否定。如果删掉“大家以为”,就意味着文中的“我”以及作者都同意这种耻辱之说。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遣词造句时的严谨。
评点时,有时学生缺乏发现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语言的敏锐性,这时不妨让学生将文本中的词语作一删减处理,删减比较中就会把握词语的深层意蕴,感悟出词语运用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