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情预设能力

二、学情预设能力

课堂教学既要追求不可预约的精彩生成,更应讲求预设下的生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为了使对生成的把握更具有方向性、有效性,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对学情的预设能力。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要预设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本的解读水平以及可能生成的疑问等。第二,要预设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的可能状况: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对文本可能产生的情感点在哪里等。第三,要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产生的问题:学生可能有哪些方面的发挥?可能会产生哪些分歧?这样教师在学情预设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可能地想学生所想,充分地预设学情,就可以用高质量的预设促进课堂的创造性生成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