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给
学生留一点
课堂时间,让学生去领悟、吸收和消化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讲了,学生不一定就掌握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老师高中三年一直在讲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讲比喻的构成、特点及其运用效果,但是到了高三的时候,有的学生依然不明白比喻的特点,不会运用比喻的手法造一个句子,依然会向老师提出什么是比喻的疑问。实际上,对于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叶圣陶先生早就质疑过,教师“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2]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有吸收和消化的时间,并不是简单地“灌输”就能完成。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规划课堂时间的观念,不是我在规定的45分钟讲授完教学内容,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而是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效果,要学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思索揣摩教师教学的精髓,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咀嚼、反刍,进而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