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研究课例,自我构建

四、学会研究课例,自我构建

教师观摩课堂的过程中要学会研究现场所观摩的一节或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要善于结合所观摩的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剖析、梳理、研究,归总出一些规律性或理论性的内容。下面笔者从课例研究的内容、成果的呈现方式两个方面略加说明如何做课例研究。

第一,从研究的内容来讲,可以从自己听课时深有感触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层面;也可以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层面;也可以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安排层面;也可以从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层面;也可以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如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主问题的设计、导语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层面;也可以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思想等层面。研究时可以围绕上述层面从执教者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触发或启迪为突破口来剖析;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理论层面入手,用理论来观照课堂教学,为执教者的课堂行为寻找理论依据,探究其教学行为之所以然。当然也可以从所观摩的课堂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足层面进行剖析研究,指出问题所在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第二,从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来讲,便于一线教师操作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观后感式,将自己听课时深有感触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叙事的方式或课堂实录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如2012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汤春权老师在“第三届‘商务印书馆·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的观后感《投石冲破水中天》一文,就属此类,汤老师在文中先后以叙事的方式列举了席惠敏老师的朗读纠错环节、何承玲老师的追问生疑环节和陈辉霞老师对一句文言语句翻译的精彩指导环节的课堂表现,接着一一分析这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所引发的自己感触及其原因,总结出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启迪。[3]

二是总结式,围绕上文所述的某一研究层面的内容,总结出课堂上执教者所采取的一些值得借鉴或推广的有效做法。如《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听课”栏目刊登的王春燕老师的《阅读教学应该怎么教——以<夏感>课堂教学为例》,就属于这一类,王老师总结了这节课的三点可资借鉴之处。[4]

三是点评式,对整节课的课堂实录或选取几个教学片段采用分节评析和总评结合或只用总评的方式进行点评,指出课堂教学的可圈可点之处以及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语文建设》中的“教学”栏目刊登的课堂实录与评析多属于这一种,如2011年第4期《语文建设》刊登的党照虎、刘旭《<桥>课堂实录与评析》就是采用的分节评析和总评结合的方式。

四是比较式,围绕一个主题(如教学内容的的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智慧等),选取同一课堂的几个教学片段或选取几节不同的课堂教学中的片段进行比较,指出优劣之处及评课者的教学主张。如《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听课”栏目刊登的鲁金会老师的文章《组织小说教学需要什么——<沙之书>两组教学片段的比较分析》,选取了课堂起始部分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段和课堂主体内容部分三个片段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对每一个片段呈现之后,接着加以简要分析,最后总体比较,指出优劣,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5]

五是问题剖析式,即研究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表现加以剖析,指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如《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2A)中刊登的陈鲁峰老师的文章《优质课:啥样的诵读可以唤醒生命的律动?》就属此类,陈老师在文章列举了自己在优质课听课中发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指导诵读方面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一一加以剖析偏差的原因,相应地指出了正确的做法。[6]

六是理论观照式,即研究者先提出自己已有的语文教学理论,以理论为依据,用理论观照课堂教学,剖析出课堂教学中与理论吻合的地方,以及与理论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这一类的课例研究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像《中学语文教学》中每一期的“课堂观察”栏目中的“观察者语”基本属于这类。再如2012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王鹏伟先生的文章《阅读教学新思路——第三届“商务印书馆·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评课》,王先生先总体简述了课堂教学反映出的语文教学的进步以及普遍存在的方向性问题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在阐述每一个方面时,先阐述相关的理论,然后用理论观照课堂教学,指出课堂教学中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7]

当然,课例研究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在课例研究、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形成自己对学科教学方法、模式和理念等的独到的见解,便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进而构建起自己关于学科教学实践或理论方面的体系,日后进一步践行,便会消化吸收,内化成自己终生受用的东西,真正转化成自己的力量。

(原文发表在《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18期)

【注释】

[1]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2(21).

[2]胡家曙.高效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3(4).

[3]汤春权.投石冲破水中天[J].中学语文教学,2012(9).

[4]王春燕.阅读教学应该怎么教——以《夏感》课堂教学为例[J].语文学习,2010(1).

[5]鲁金会.组织小说教学需要什么——《沙之书》两组教学片段的比较分析[J].语文学习,2009(6).

[6]陈鲁峰.优质课:啥样的诵读可以唤醒生命的律动?[J].语文教学通讯,2013(2A).

[7]王鹏伟.阅读教学新思路——第三届“商务印书馆·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评课[J].中学语文教学,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