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材“详释化”要因学段及其教学目标而异

(一)文言教材“详释化”要因学段及其教学目标而异

小学、初中这两个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义务教育课标》中找到答案,其中第二部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的“第四学段(7~9年级)”部分第9条是这样规定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有关“评价建议”内容的第2条“关于阅读的评价”中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根据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初中这两个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以积累为主。对于主要以文言积累为主的小学、初中这两个学段,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文言文学习的相关基础,这时教材就需要注释详细些,这样处理有助于消除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时的为难情绪,也容易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而对于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和运用工具书自主阅读排障的习惯的高中阶段,教材编写就需要去“详释化”,注释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或单元训练任务而定。除了涉及人物、地理、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内容以及一些生僻的词语需要详细注释外,而对于那些有助于学生文言能力和习惯培养的词句,就要尽量不去注释,以便留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需要开发利用,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者要深入教学一线,做一番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教师文言文本教学的实际需求,了解哪些词句需要注解,哪些词句注解了反而会适得其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从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尽量从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多加考虑、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