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使用:当把握学生生成而教
2025年11月16日
二、导学案的使用:当把握学生生成而教
1.要依据学生预习情况,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课堂案中的内容,只是备课组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单元教学要求、文本本身或考试说明的要求来确定的,实质上还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来设计的,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的。而预习案的使用,已督促学生对课堂上即将学习的内容做了预习,课堂案中所设计的有些内容学生可能已经掌握,有些内容学生可能存有疑惑。如果教师依然按照课堂案原来设计的内容进行教学,就会导致教学低效化,白白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课堂教学前,要进行二次备课,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如学生的迷惑点、易出错点及学生生成的问题等方面),对课堂案进行二次修改,对设计的内容,大胆的删减或及时增补,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根据需要播放,不能过分拘泥于导学案的内容,而致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施教脱节,形成两重皮。
2.要依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即时调整教学环节
平时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或即时生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而上课的教师却依然按照导学案的设计环节机械地教学,不能有效地捕捉和利用这些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闪光的火花,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呆板、生硬。因此,课堂案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学会聆听、捕捉和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即时生成,要巧妙地利用这些即时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环节或教学内容,使得课堂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