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战略原料价格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定价权的争夺
2025年08月10日
三、影响战略原料价格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定价权的争夺
主要战略原料定价权是国际定价权的一种。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及资源强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影响和先发优势,在影响和制定原材料价格方面拥有主导权,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的原料进口国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双方围绕主要战略原料定价权的争夺日显激烈。
长期以来,世界矿山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巴西淡水河谷三大公司一直占据世界铁矿石65%以上的贸易,已形成“三分天下”铁矿石贸易和定价格局。力拓拥有110亿吨的铁矿石储量,必和必拓铁矿石储量也达70余亿吨,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储量也在40亿吨左右,可维系开采400年。三大矿山凭借巨大的铁矿石储量及其高品位的客观优势始终操纵着全球铁矿石的价格,占据国际铁矿石供应市场的垄断地位。不单中国,欧洲和日本对三大矿山所定价格也无计可施。2007年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一度宣布联手与三大矿山谈判,以主导铁矿石价格涨幅,但努力未果,只能接受其提出的涨幅,也使这一价格成为当年全球铁矿石价格。为扭转这一局面,2007年底甚至曝出美国私募基金百仕通集团联合其他财团收购力拓,以抗衡必和必拓的传言。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反对,但2010年维系了40年的铁矿石年度长协定价机制还是在三大矿业集体抵制下寿终正寝,转而采用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机制,导致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当年7月,在世界三大矿山掉期交易和印度矿商跟风推升下,中国钢材市场的热卷板材上涨超过210元人民币,铁矿石也从每吨123美元急速反弹至每吨130美元,导致中国钢企不得不暂停进口现货铁矿石。2010年以现价采购铁矿石后,中国钢企全年多付出700多亿美元。